首页 >  > 枉死城事件(出书版) >  第5节

第5节(3/4)

,两种说法各有文献证据。

    比如《史记·殷本纪》中的司马贞索引说,纣王“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于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荀子·议兵篇》记此事时说是“炮格”。《吕氏春秋·过理篇》也有“肉圃为格”一句,高氏注云:“以铜为之,布火其下,以人置上,人烂堕火而死。”此处认为也是铜格。郑康成注《周礼·牛人》篇说“互若今屠家悬肉格意,纣所为亦相似”,与高氏注《吕氏春秋》所言相同。

    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纣王烙人用的是铜柱。《史记·殷本纪》的集解引《烈女传》说:“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汉书·谷永传》有“榜棰僭于炮烙”之句,颜师古注云:“膏涂铜柱,加之火上。”

    不过后世提起炮烙,多说是铜柱。

    再往前走了几步,出现一个一丈见方的铁牢笼。正方形的铁牢笼以钢索从屋顶上吊垂下来,铁笼下布满木炭。我看了一眼铭牌,这东西叫“火笼”,是南宋时候的刑具。南宋初年著名的抗金将领曲端就是被这种铁笼活活烤死。建炎四年,秦桧党羽张浚诬陷曲端谋反,曲端被施以火笼之刑,终年四十二岁,令人嗟叹。

    火笼边上是个大铜缸,名曰“赤焰缸”,是明朝发明的刑具。据说行刑时用铜缸倒扣住人,四面点燃炭火,将铜缸烧得融化成铜汁,将里面的人活活烧死。相传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造反,就被明宣宗施以此刑。清初尤侗作的《明史乐府》诗,其中就有“可怜高煦亦英雄,顷刻烧死铜缸中”的句子。

    陈爝感慨道:“说起残忍的动物,大家都会提及那些毒蛇猛兽,其实这些动物哪里比得上人类?它们杀人,大多为了生存,唯有人类以折磨同类为乐。”

    我们来到展厅的另一侧,见此处并排摆放着许多巨型金属炊器。

    袁嘉亨介绍道:“这是烹煮之刑的器具,因为与火有关,也归入了火刑展厅。父亲告诉我,这种烹人的大锅古时候叫鼎或者镬,几乎都是用铜或者铁铸成,不同的是鼎有三足,镬无足。你们看这只明代的镬,是专门用来油烹的。”

    我们顺着他所指望去,见到一口直径约为一米的大镬,用木头支架撑着。镬前的铭牌上写着“炸鬼镬”三个字。烹人之刑,多用水煮,而油烹则是油炸。

    此外,我还见到了蒸人的大瓮,这种器具专门用来实行“蒸刑”。可以想象,一个活人被困在瓮中,被蒸气逐渐加热而死,是一种多么恐怖的滋味。想到此处,我不由浑身发冷,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我不想再继续待下去,想要离开,但见陈爝还瞧得津津有味,袁嘉亨也说得口沫横飞,实在不忍心打扰他们的雅兴,只好自己一个人离开展厅。回到中庭,本想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再回客房,谁知眼角瞥见刀锯展厅的大门敞开着。

    除了刀锯展厅,水刑展厅和碓捣展厅皆大门紧闭。

    ——展厅中难道有人?

    我走近刀锯展厅门口,发现展厅内部的灯并没有开。我猜想可能是上一批参观者忘了关门,准备把厅门关上,然后离开。可就当我双手握住两边的门把时,忽然听见展厅内隐隐传来一声女人的叹息。

    这声音听得我浑身上下顿生寒意。转念一想,这展厅黑灯瞎火,怎么可能有人,一定是我今天赶了一天路,累得都出现幻觉了。但真的是幻觉吗?正当我犹疑之际,女人的叹息声仿佛再次响起,于我耳边盘旋,弥久不散。

    最后我还是决定进刀锯展厅看个究竟。我的个性就是如此,心里留着一个谜团,如果此时转身离开,恐怕今天晚上也睡不着觉。

    我不知道展厅电灯的开关在何处,只能打开手机探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