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4/4)
读书,前面那些年,他一直忙碌着,教导儿子的时间就不多,多数是先生们教导他们的,如今有空了,正好是个机会。那边江先生已经带着茴香先回老家去了,毕竟主人家要回老家守孝,他不方便跟过去,另外一方面,是茴香有了身孕了,江先生觉得还是带回老家,让妻子看着比较好,毕竟这也是替妻子生的孩子。
赵家庄有自己的学堂,也是赵家族人出资建成的。赵水生还带着几个孩子去学堂上了几天课,让他们感受感受这学堂的氛围。
不是赵水生不乐意自己的儿子在这学堂读书,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赵家的小公子,凡是他们到学堂的时候,大家都不认真读书了,就喜欢盯着他们看,这样来了几次,学堂的先生也不好教书了,于是就没有再去学堂那边去了。
平易近人也不是那么好做的,身份地位不同,非要在一起处着,对双方都不方便。
所以最后瑜哥儿他们都没有再去学堂,留在家里,让赵水生教他们了。
守孝的日子,简单,但是很平和,虽然有不少远房的亲戚过来占占便宜,可是对比那些官场上的是是非非,这些都不算什么了。
李梨花还亲自养起了花,也算是另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吧。
这样清闲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楚楚及笄的日子也到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夫妻
在楚楚及笄前,田夫人都提前送了及笄礼,因为楚楚是田夫人的未来儿媳妇,及笄礼也是姑娘的人生大事儿,举行了及笄礼,那就表示已经长大成人了。
楚楚在老家,父母还在守孝,所以她的及笄礼,就肯定不如在京城办的热闹。
到了那天,只是有李梨花给挽了头发,请大家吃了一顿饭,表示自家姑娘已经长大了。
楚楚倒是没有什么觉得遗憾的,毕竟是还在守孝呢,如果大操大办的弄下来,对大家都不好。
现在一些大姑娘的头发她也能挽了,只不过,她也知道,她过不了多久,也要出嫁了。
而这两年,京城的情况倒是很平静,赵水生也一直和京城保持这联系。
眼看着这守孝的二十七个月快要到了,赵水生反而不急了。
这天,赵水生从外面回来,对李梨花说道:“京城那边我先过去,等我的差事稳定下来,你再和大家一起过去,大房和三房是什么打算,你问问清楚,如果跟着我们一起去京城,那就要早作打算了。”
李梨花听了有些不对劲儿,问道:“是不是京城有什么情况了?宫里面出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