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京华子午 >  京华子午 第84节

京华子午 第84节(2/4)

大将军虽官高爵显, 倒不是个盛气凌人的,长得也好,长眉凤目悬胆鼻,三绺美髯,年轻的时候当也是个风流雅致的郎君。周祈喜欢凤眼,为了这凤眼儿,当时随份子一点儿都没小气。

    谢庸等站起行礼, 宋大将军扶住谢庸、崔熠的臂膀,又对周祈笑道:“快都莫要多礼了。”

    四人分宾主坐下,谢庸道明来意。

    “哦?十年前那个灭门凶徒竟然在军中?”宋大将军皱起眉头, 回头招呼奴仆,“王长史他们是不是在偏院演武场蹴鞠呢?去叫他来, 让他带上回朝士卒的名册子。”

    宋大将军回过头来对谢庸等道:“这回带回来的八千人中有一半是要解甲归田的,其中年迈伤残者不少。这跛脚凶徒若果真在军中, 便定是在这些人里。”

    谢庸等都点头。

    时候不大, 从外面匆匆走进两个人来,其中一个三十出头儿的样子,白净面皮,一双笑眼,看其行止像个读书人,另一个莫约二十七八岁,剑眉星目,穿武官缺胯袍, 飒爽英姿的样子会让人想起鲜衣怒马少年郎之类的词句。两人都头上勒住红抹额,一脸的汗。

    二人行礼。宋大将军摆手,与谢庸等道:“这是长史王灿,振威校尉高远。”

    宋大将军与两位手下官员说了长安城近来的凶案和谢庸等的怀疑,王灿忙施礼道:“下官已经让人去取名册了。只是这其中谁当初是专管削耳的,还要细细地查问。”

    宋大将军看高远:“近之知道吗?你惯常在营间行走,可记得这里面谁跛脚、身材高大,又曾是割耳的?”

    高远想了想,肃然叉手道:“下官只能想起一个迟二郎来。”

    宋大将军皱眉,约莫想不起这是哪个。

    “请高校尉说一说这迟二郎。”谢庸道。

    “迟二郎确是个身高体壮的,上阵颇勇猛,是步卒军中一个队正,若不是性子不好,几次在军中打架,早该提校尉了。去年秋与吐蕃一战中,他伤了左脚,今年便退了回来。”

    谢庸展开京兆府募军名册,一目十行地浏览,很快便找到了这“迟二郎”,当年入伍时十九岁,身长八尺五寸,万年县通善坊人,应该就是他!

    “既是解甲归田的,此人如今还住在军中吗?”谢庸问。

    “已经遣散了。”高远道。

    那便只能去其家找他了。

    周祈突然问:“听说斥候们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的,敢问大将军,他们练不练轻身功夫攀墙术?”

    宋大将军点头:“他们虽不专门练攀墙术,但确实练些轻身功夫。周小将军疑心另一个凶徒是军中斥候?”

    周祈点头。

    “斥候乃军中要卒,这回是回朝,带回来的斥候不多,极好查。”

    高远淡淡地道:“不必查了,这人应当是白敬原。他与这迟二郎熟。”

    宋大将军竟然也记得这个人:“上回侦得吐蕃伏兵的里面是不是就有他?”

    高远点头答是。

    宋大将军摇头:“可惜了……”

    谢庸问:“此人应该不在解甲之列吧?”

    王长史道:“不在解甲之列,斥候们住在大营中。”

    宋大将军让王长史亲自带谢庸等去抓人——却扑了个空。

    不只他不在,营中许多士卒都不在。想也知道,士卒们难得回长安,哪里在营中憋得住?自然有家可回的回家,家不在长安的也要出去逛逛。

    衙差翻找白敬原的东西,并没发现什么赃物。

    同营的人有些惶恐,不知道白敬原犯了什么事,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