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4/5)
金小田还没反应过来,手机响了,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不问青红皂白骂了两句粗话,电话挂断了。随即帖子又多了一个新回复,有个id得意洋洋地自称替天行道,骂了姓金的恶女人。算什么啊,啊?!
金小田气得赶紧注册了一个id,跳上去发言,“你以为你是谁,你这是骚扰,是犯法。”
轻飘飘的回复来得很快,“那又怎么样,来抓我啊,顺着网线来啊。”
金小田咬紧牙根,感觉到后槽牙狠狠地对磨了几下。
“别看了。”黎正合上电脑,把她手机放进自己口袋,“走,我们吃饭去。”他见金小田坐着不动,脸绷得紧紧的,连忙拉住她的手,“乖,听我的,深呼吸,深呼吸,不值得。”
她知道、她知道,不知道谁在捉弄她,但她要是真生气就是中计了。金小田做了两个深呼吸,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是。”
无聊的人不少,黎正把手机设成静音,听不到就当没有。不过,其中有条短信他看完直乐。金小田问他笑什么,他递给她看。
发短信的人自称貌端体健求交往,还情意绵绵地说,“有了我之后,你不用那么辛苦亲自开车了,让我替你效劳。”
金小田大乐,网上什么人都有,不经历不知道。
他俩在外头餐馆吃了顿饭,回家刚坐下,丁维娜和李周来了。
“别往心里去。”丁维娜也是听人说了,过来安慰金小田,“能不能告他们?那个转发500次是怎么规定的?”
有难度,金小田记得司法解释有两点,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是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但最高人民法院的新闻发言人表示过,“若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
如何对行为进行定性,难了。
运用民法进行维权的话……金小田从哪里找躲在id后面的人,最多只能警告网站,吓唬下跑不掉的网站运营商。
“这样啊……”丁维娜大为失望,“那怎么办?”
“凉拌呗。”金小田想穿了,没办法的事着急也没用。她找出那条短信给丁维娜看,后来还有一条出奇的,“这条更逗,他说他身体强壮,可做上门女婿,包生儿子。”
她态度轻松,让丁维娜也松了口气,“怎么有这种奇葩。”
李周插不进姐妹俩的聊天,自己在一旁翻手机,下意识地去论坛看了会,结果却有新发现,有人发了个新帖-“我是宝马女打人事件的目击者”。
目击者说,那天宝马和电瓶车发生言语争执后,电瓶车车主态度强硬,尽管宝马并未撞到他,但他仍索要赔偿,不让宝马女驾车离开。宝马女走不了,打又打不过,于是打电话叫来两男。电瓶车车主见她真的叫了人来,只好任她离开,事后又觉得气恼,便打电话报警说发生打人事件。
警察在现场了解情况,发现具体情况如上,以此事该找交警解决为由离开。
时间、地点、人物,目击者说得清清楚楚,还指出不信的人可以去调看街头监控录像。言之凿凿,顿时一大批人倒戈,“原来如此。”
剧情大翻转。
抱不平的人顿时立场转变,开始抱怨电瓶车的猖狂,机动车经常吃亏。又有人说,都怪现在的公交系统不完善,如果公交能再好点,就不会再有那么多机动车和电瓶车争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