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开局一个新手村 >  开局一个新手村 第63节

开局一个新手村 第63节(3/5)

去热一热再吃,赵汾摆摆手手说:“不去麻烦了,这菜你刚做好不久,吃着还是温的,不用热。”

    赵汾看着堂屋,发现屋子里多了个新布置的物什和家具,窗边多了个长书桌,书桌上面还摆着些纸笔,应该是置办来给嵩娃和东娃读书写字用的。

    “你有心了,我刚刚从叶家院子回来,听村长说,嵩娃和东娃都去靠童试了,家里全靠你打理得井井有条,我在外头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哑娘就坐在旁边,柔柔地看着他。

    赵汾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里面装了些银两,他将钱袋递给哑娘:“这是我在上河郡那边攒的银钱,都给你。家里需要什么你就看着置办,不要舍不得花,现在咱家条件好了,你也去给自己买几件好衣裳。我本来在郡上托大丫帮我买了几匹好布,只是这次回来不方便,便没有带,下次回来给你带回来。”

    哑娘比划:“村长给大家发了衣裳和布,不用花钱买,我做了新衣,母亲和两个孩子也有。”

    “嗯,你们在家有村长照顾我是放心的,村长是个有大格局的人,将来必不会只局限这一村之地。”赵汾满含深意道了句,吃完饭,又起身去侧屋看已经睡下的老母亲。

    等他从侧屋出来,拉着哑娘的手,道:“时间不早了,我明日上午还要赶路,歇下吧。”

    哑娘脸一红,点了点头。

    第58章、第一更

    赵汾只回来歇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便匆匆上路了。

    他带回来的很多外界消息都有利于叶兰亭判断当下局势。

    赵汾这半年的成长非常显著,短短时间的历练,就从一个乡下务农的村汉变成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商人。

    叶兰亭是非常欣慰的,不知道大丫在上河郡那边情况怎么样了,她的历练成果又如何。

    叶兰亭更挂心的,是仍在北方的杨青锋,已经两个月了,他还没有传信回来,按理说,将冬纺织品运到北方后,何氏商号的人也都该回来了,杨青锋他们为何还未返程,叶兰亭担心发生了什么意外。

    宝河镇和爻冈镇的两个收购站现在由黄来福和刘小强二人独立负责,叶兰亭会时不时抽派几个在大班学成的村民过去打杂历练,帮着点称装货,务必让村里识字算数的村民都能有单独胜任一项工作的能力。

    因为大古村的毛料收购站建立,就连爻冈镇那边的村民也渐渐兴起了养殖白毛兔。

    同样是交了田税日子紧巴巴,但年前一波跟着宝河镇养兔子的乡亲因为卖兔毛赚了些钱,就要比其他村民家里日子过得更好,于是跟着养殖兔子的村户越来越多。因为兔毛一斤三文钱,比种地还赚钱,还不需要上税,卖的钱全能进老百姓自己的口袋,自然有人愿意养。

    听说收购站还要大量的鸭鹅毛,一些村户也养起了鸭鹅,这种牲畜长毛快,喂上两三年后还能宰了吃肉,比养兔子更省事划算。还有的村民听说羊毛最值钱,但南方的气候和地形实在不宜成群养羊,大多人只得放弃,只有偶尔一家养上个十几只。

    更多的村民则是直接上山采集去麻料来卖,麻料虽然在收购站那儿只收一文钱三斤,但麻料山上到处都是,不要本钱,只要人勤快些,去割了麻杆藤蔓剥皮晾晒,两三天就能晒个两捆出来,两捆麻料二十斤,也能卖上七文钱。尤其是一些村妇,她们没有一技之长,没有买种兔的本钱,又要带孩子,没法去做短工,有了收购站后,她们便可以背着孩子上山去打麻杆来卖钱。

    因为大古收购站的建立,无形中养活了宝河镇爻冈镇这一带不少的老百姓。

    在爻冈镇集市口,每隔三天,就能看见两辆马车载着两车满满的毛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