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240节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240节(2/3)

荣耀的事呀!

    她不再尴尬,反而发兴奋起来,“你还不知道吧?

    万红英说什么也不肯在毛线厂上班,提前办了病退在家,什么也不干。

    明明她儿子上学,正是花钱的时候呢。”

    “噢,”鲁盼儿差不多忘记万红英了,更不关心她如何,见吴红意犹未尽,找了个借口,“你忙吧,这么多人都等着打饭呢。”

    坐在方形的塑料桌前,孙厂长就笑着问:

    “过去的同乡?”

    董事长正是襄平县人,大家也都知道。

    “原来一个村的。”

    “我来襄平县之后,听了董事长许多传说呢。”

    孙厂长是外地人,应聘到毛线工作,很佩服这个有着许多传奇故事的女老板。

    “传说的东西,不可全信呀。”

    鲁盼儿一笑。

    “但也不可不信。”

    孙厂长果真信了几分的。

    鲁盼儿无可奈何,低头专心吃饭。

    下午回了东平安堡村,鲁盼儿到食品厂转转,给成容打个电话让她安心在台湾过年,给小春婶儿、陈婶儿家送了年礼,又到省城给舅舅拜个早年,这才坐火车回了家。

    自己的家里,鲁盼儿觉得最舒服,穿了身棉布家居服,随手翻着家里新收到的杂志材料,与杨瑾说这两天的经历,“算起来丰美是师兄的学生,把师兄‘为政以德’的道理领会得十分透彻,我不必担心她了。”

    听说丰美升任襄平县县长,妻子便急忙从公司赶去了,杨瑾一笑,“你是关心则乱,丰美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还不清楚?

    就是跃进和丰收,我也都放心。”

    “其实我是顺便去的,主要还是看看几个工厂,”鲁盼儿顾左右而言他,“我还看了舅舅的养貂厂呢,从国外引进的品种,皮毛特别光滑油亮……

    原本貂皮大衣的利润就高,现在他们家自己养自己做自己卖,真是赚钱赚到手软!”

    “对了,还有一件可笑的事呢。

    万红英见毛线厂被我买下了,竟然不肯来上班,提前病退在家,她的气性还真不小,不过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她只是跟她自己过不去罢了……”

    “咦,这件定窑莲花瓷碗跟小郭的那个真像……

    要是买来一对儿摆着挺不错的。”

    一样的古董单品凑成对儿很少见,更别提传世量极低的定窑瓷器了。

    杨瑾便好奇地看过来,“是像,”图片特别清晰,每个部位都有放大图,“我怎么觉得与小郭的就是一个呢。”

    “不可能,这是苏黎世佳得士拍卖会的宣传手册,介绍的东西都在国外。”

    而小郭的那只定窑瓷碗是国家限定出国的文物。

    第290章 万善之源

    杨瑾将拍卖手册拿过来细看, 最后肯定地说:

    “这件就是郭叔的那个瓷碗!”

    “你看这张瓷碗底部的图, 圈足上釉层有些不均, 这是定窑瓷真品的特点, 由当时的工艺条件形成的,这件圈足突起变厚的釉层正在一朵莲花瓣对应处, 我亲手摸过几次,印象特别深。”

    古董不是现代工厂批量生产的器物,相似到这种程度,只能说明是一件东西。

    鲁盼儿便问:

    “那怎么办呢?”

    “我去找小郭。”

    “这时候潘家园已经歇业了, 你去哪里找他?”

    小郭很少回襄平, 在北京的新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