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策行三国 >  策行三国 第1038节

策行三国 第1038节(4/5)

这几年一直在外,不太清楚朝中的情况,别说虞氏、边氏,就算是兄长辛评的情况,他都尽可能不问,以免引来嫌疑。

    贾诩的那一眼,看得他脸上很不安,却又不好说什么,只能佯作镇静。

    贾诩轻咳了一声:“你先走吧,时辰还早,应该能追得上。这件事,我和大都督再商量一下。”

    辛毗如释重负,躬身再谢,带着鲁肃的手令出发了。

    看着辛毗出门,鲁肃看向贾诩。“先生,要我上书陛下吗?”

    “还是我来上书吧。”贾诩说道:“汝颍系树大招风,辛佐治有顾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你虽不是汝颍系,却与辛佐治相处多年。且淮泗人这两年也颇引人注意,蒋子翼、刘子扬都是朝中重臣,你身为一方督将,不宜与地方大族走得太近。”

    鲁肃笑了。“先生是说佐治故意避嫌?”

    贾诩笑了笑,没有再讨论这个话题,转而说起了对毌丘兴的安排。在赵云赶往居延的同时,毌丘兴也将赶往北地郡。毌丘兴虽然不是凉州人,却是他的弟子,天子的这个安排无疑也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否则以毌丘兴的资历,根本不可能独镇一方。

    鲁肃麾下比毌丘兴更有资历,战功更多的人不是一个两个。

    他不求富贵,可是张绣、毌丘兴不可能这么淡泊,天子的善意让他无法拒绝。

    贾诩请鲁肃出面,辟北地人傅干为吏,安排到毌丘兴军中为僚佐,参谋军事。

    傅干的父亲傅燮字南容,是北地名士,与虞诩的经历类似,强烈反对弃凉的主张,曾在朝堂上怒斥提议弃凉的司徒崔烈,后来在汉阳羌乱中壮烈殉国。与虞诩不同的是,他是凉州人,他与崔烈等人的冲突就是凉州人抗争的缩影。

    傅燮在汉羌甚至鲜卑人、匈奴人中都有很高的声望。傅燮死时,年幼的傅干就在他身边,是攻破汉阳城的匈奴骑士护送他回乡。这些年,每年都有人不远千里地赶来看望傅干。由傅干辅佐毌丘兴,可以让毌丘兴了解草原上的形势,因势利导,以最小的代价维持边境的平静,减小朝廷的钱粮压力。

    之前的经验表明,要想稳定边疆,当剿抚并用,剿以示威,抚以示恩,不可偏废。一味征剿,军费太大,难以支撑。一味优抚,无异于资敌,只会让羌胡坐大,得寸进尺。

    鲁肃一口答应,亲笔写了手令,命人赶往北地,辟傅干为安西大都督府的参军,安排在别部司马毌丘兴麾下,参谋军事。

    贾诩亲笔上书天子,请求朝廷追叙虞诩功绩,载入史册,录其后人为官。他特别提到了蔡邕所著史书中的虞诩传记,认为过于简略,不足以记虞诩之功,请求朝廷派员亲至武都,实地考察虞诩的政绩事功,详加记录,绘成图式,以为后来者借鉴。

    第2533章 当年事

    左都护孙尚香招集关中文武议事,安西大都督鲁肃、军师贾诩,负责关中新政推行的谏议大夫荀彧出席,并且坐在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太守之前。

    实际上,他就是关中文臣之首,只是没有正式的名份而已。

    三郡太守都尊敬荀彧,关中豪族也很配合他的工作,新政推行顺利,已经基本完成。

    当然,背地里的讨价还价避免不了,荀彧也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好在有左都护府、安西都尉府的大军坐镇,司州刺史满宠又恶名在外,没人敢冒着倾家覆族的危险,真正和荀彧撕破脸。

    总而言之,当年荀彧做汉朝尚书令时没做成的事,今天做成了。

    会议开始,先由天子特使、行营主簿杨修转达天子诏书。

    诏书分两部分:一是对关中新政推行进度的满意,下诏嘉奖以荀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