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逻辑美学 >  逻辑美学 第108节

逻辑美学 第108节(3/4)

时多了不少。

    “而且因为这边只有大圣山出名,但大圣山难度系数高,比小圣山有特点的山又还有很多,所以每年来这边登山的人少,不会堵。”张行止如是补充道。

    关于这个问题,钟亦也查到了。

    “是说同一时期冲顶的人多了,但窗口期又只有那么几天,有时候路窄,可能一次只能一个人过,所以会堵在一起,像排队一样等很久吗?”

    张行止点头:“这个问题严重一点的还是珠峰,大概每年都会有两三百人过去,这几年南坡事故频发,大家都挤在北坡冲顶,有时候一堵堵半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

    刘光辉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问问:“那……小圣山的话,张老师大概有几成把握?”

    这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大原则上肯定是不行就及时下来,但他们当然希望一次就能成功。

    毕竟平地拍都经常会出现补拍、重拍的状况,别说张行止这么高难度的了,他把素材全部拍下来,他们才能看到进行指导调整,需要上去再拍第二次的可能性基本在百分之八十往上。

    但张行止说:“我们不讲把握,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没有几成这一说。答应钟亦了,就能上去,但肯定保证不了万无一失。”

    就算有十成十的把握,跟你面对面的也是瞬息万变的大自然。

    始终要记得,如果你顺利完成了任务,是大自然接纳了你,而不是你征服了大自然。

    听出他话里的意思,几人都有些感慨,尤其是丁润年。

    刘光辉是睡觉去了,还不知道钟亦跟张行止什么情况才会这么直接地问出来,丁润年可是笔直笔直就把目光瞄到了钟亦脸上。

    可钟亦只是若无其事地看着自己脚下的路面,像是感受丁润年的注视一样,岔开话题道:“刘老师不是还要交代点什么吗?”

    刘光辉这才陡然想起:“哦对,是拍摄上的问题,我先给张老师大概讲一下我们在打光上的设计吧,可能跟一般不太一样,我们以人为单位区分开,就是一个人一种打光方案,比较典型的大概是杨幼安小朋友演的那个角色,张老师看过方案吗?”

    “看过了。”张行止只负责山上的部分,但秉着整体理解深入阐释的原则,还是全部一起看了一遍,“我能大概理解成伦勃朗那类风格吗?”

    此话一出,三人都愣了,完全没想到突然就蹦出了这么高级的形容。

    刘光辉看向张行止的眼里满是惊讶:“你会画画吗?”

    张行止点头:“对幼安就是强调单光源,突出人物的雕塑感?”

    “对对对!”刘光辉简直感天动地直点头,转身就一巴掌拍到了丁润年身上,“你咋早没告诉我张老师这么专业!害我昨天还跟我助理俩人措了半天辞应该怎么解释!”

    丁润年撇嘴:“我不是都跟你说了人家刚拿了热流大师吗。”

    “那也不一样啊!拍照片跟拍视频那是一回事吗!”刘光辉自己也会画画,而且画的还特别好,他一直觉得绘画是摄影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修养,会对把光强调到什么程度有更深层的认知。

    刘光辉:“就比如维米尔那个那个……”

    张行止:“《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对对对对对……”刘光辉难得碰上个一点就明白的,真是有点相逢恨晚的意思,气得在丁润年身上又扇了一巴掌,“叫你学点正经画你不学,成天就会画小人!”

    丁润年第一巴掌还挨着,眼下再挨一下,立时便反手还了回去,吹胡子瞪眼道:“我画小人怎么了!那分镜脚本不就是画小人吗!老子画小人能拿奖,你成天整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