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乱明 >  第368节

第368节(2/4)

即将来临。未来几年,到底谁会倒霉,谁也不知道。

    至于张兆,作为林纯鸿的第一个封疆大吏,权力大得没边,行政、军事一手抓,几乎掌握着和大明差不多的疆域。

    林纯鸿令张兆返回荆州,难道担心张兆坐大,威胁荆州的权威?

    还是林纯鸿担心周望把持都督府,造成所谓的外戚干政的威胁?

    与或两者皆有之?

    朱之瑜就任海事都督府都督,大明才智之士迅速将这件事与另外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一是林纯鸿若干年前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大明内阁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内阁首辅基本都来源于翰林院,地方官无一例成为内阁首辅。事实确实如此,凡是金銮殿登科后,若被任命为地方官,则表明这辈子担任内阁首辅无望。

    林纯鸿认为,连地方行政首脑都未担任过,如何执掌庞大的大明?

    朱之瑜从未担任过地方行政首脑,这次远赴天涯海角,是否有积累资历的意思?

    二是张道涵已经将近七十岁。七十岁对于大明朝廷官员而言,并不算老,还属于当任之年。但是,荆州高层的工作压力比朝廷大得多,不仅需要应付堆积如山的案牍,还需要经常深入地方查探民情,七十岁已经显得有点老。

    即便张道涵精力再旺盛,最多干到七十五岁,五年之后,中书府令由谁接任?

    细究荆州中书府各高官,除了朱之瑜、郭铭彦,还有谁有傲人的经历和崇高的声望?

    也就是说,将来的中书府令不是朱之瑜就是郭铭彦。林纯鸿究竟会从两人中挑选哪个,目前谁也说不清楚。

    当各路人马纷纷猜测荆州官场变动对自己的利弊时,林纯鸿似乎有意淡化官场轮调的冲击,在大明掀起了一股更大的风浪。

    第六百八十一章 恩科取士

    “交趾、广南之土地、山林、矿藏,皆属大明皇帝,所有良田,唯有对大明皇帝忠心之人,才有资格耕种……”

    大明皇宫内,朱由检正在读奏章,他觉得这句话非常顺眼,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句话,来源于马世奇、钱祚徵的联名奏章。

    早在交趾、广南平叛令下达之前,林纯鸿在朝廷备案,得到了朱由检的默许。后来,马世奇、钱祚徵被林纯鸿任命为交趾、广南布政使,由杨一仁上奏朱由检,建议朝廷认可。

    朱由检犹豫不决,后在杨嗣昌的力劝之下,终于追认。

    既然马世奇、钱祚徵是朝廷任命的布政使,当然有了上奏之权。奉林纯鸿之命,马世奇、钱祚徵将征服、治理交趾、广南的方略,实施过程一一上奏,供皇帝陛下阅览。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朱由检读着奏章,忽然想起了这句话,觉得林纯鸿对交趾、广南的治理,可列为践行这句话最经典的实例。

    不过,当朱由检继续往下读,却变了脸色,马世奇、钱祚徵建议,今年由礼部在交趾、广南特设恩科,收取交趾、广南士子之心。

    马世奇、钱祚徵还建议,交趾、广南士子中举或中进士后,可至大明任何一处任职,一应待遇皆如大明人。

    加恩科,接纳交趾、广南士子,这些都不是问题,朱由检也想收交趾、广南士子的心,毕竟,交趾、广南名誉上还是属于他嘛。

    朱由检所不解的是,林纯鸿早已将大明的官制破坏得不成模样,为什么忽然又想起了科举这条路?

    在大明登科,对交趾、广南士子而言,固然是几辈子的荣耀,可这份荣耀哪里比得上在交趾、广南或者荆州控制范围内掌握权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