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1074节(2/4)
来参加交流学习的会员们和赞助商们。正式抵达酒店,见到大厅门口竖立有资助本次大会的医疗公司广告牌和指引牌。主办方的工作人员站在门口给来宾们分发宣传单并指引前往各大会议厅的道路。从宣传单上可以看到更详细的大会日程表和演讲嘉宾及题目,里面不止包括临床医学也包括最新的护理麻醉等多学科医学技术研讨。
从中看出国外的学术交流会形式从各方面来讲和国内相差无几,不如说国内的学术会议组织形式是跟随国际潮流,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上。
手拿到宣传单之后,彩色的宣传单应是提早印刷好的没法变更,所以能见到工作人员是昨晚临时用手写的方式匆匆将单子上更改的演讲名单进行修改。
划掉第一行,再重新写上一行新的演讲题目和演讲嘉宾,写的正是她谢医生要补上的演讲了,叫做
reportandprosptourrentteologyofsurgalrobot(手术机器人现有技术的报告以及展望)。题目不是她订的,是张大佬帮她先提报上去的,有征询过她的意见。想临时要讲的东西肯定准备不够充分,不如把主讲主题定义的越笼统越容易发挥,这是
张大佬的经验。演讲之前,她这位演讲嘉宾的心情有些起伏是很正常的事情。她这是重生后第一次到医学交流会上发表学术演讲,结果没有在国内大会上积累过头次经验,
直接到国外体验初次了。抵达她要进行演讲的会议厅,是个数百平米的多媒体大厅,据说是所有本次大会设置的会议厅中最大的一个,可容纳座位数约五六百,堪比大学里头两个最
大的阶梯课室加合。这在很多医学大会中算是比较少见的。这么大的演讲厅极有可能观众坐不满乃至只有零丁的观众散落其中。国内学术会议经常有这样的景象。具体得看参会观众们对演讲嘉宾和演讲题目的兴趣度
当前演讲厅里是没什么人,看来看去只有主办方工作人员和酒店服务生在台上待命准备协助。
第3909章 密密麻麻
事到如今,什么都不用想了,尽人事听天命。
谢婉莹大大方方走过去演讲台,左手提着部黑色手提电脑。
作为谢老师的小跟班,张书平抱着谢老师的公文包在谢老师身后亦步亦趋,如鲁老师说的是条跟屁虫了。
其他人吧,如潘医生和林医生作为她的同学是想来帮帮她的,无奈任师兄把他们招去认识国际大佬们,只好先站在会议厅门外聆听前辈上教育课。
姚医生左医生他们本就在国内有自己的医学圈朋友,来到这里碰见后热情地交谈起来。
张大佬与来巡查的艾玛等主办方领导交流业务中。
艾玛说:我们很相信谢医生的技术实力。不过,她英文可以吗?主办方是没有鄙视她的意思,是例行问句。毕竟对一些国家的医生而言,英语不是国家官方语言恐怕口语比较生疏,怕与观众有口头上的交流困难,口语与
书面语是有些差异的。何况据说她这么年轻而且从未出国交流过。
对此张大佬有所准备,会届时让能说会道的左医生站在演讲台边上,一旦有需要及时帮忙当翻译助手。
演讲开始的时间逐渐接近。
站在门口说话的人们不约而同回首望向会议厅内,想看看主讲者准备的怎样了。
台上的多媒体设备是预备好了。
谢婉莹忙着低头检查电脑上的课件,好比考试开场前再背诵一次书。
张书平跑来跑去亲自帮谢老师检查好线路,帮谢老师打开公文包拿出必要的纸质资料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