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重生农家母 >  第72节

第72节(2/5)

庭呢,如今妈生病了,住院手术了,平时一个个忙得不见人影的,便全围着不肯走,冯玉姜总算体会到了儿女多的福利来。

    手术十分顺利,等冯玉姜被推出了手术室,等在外头的儿子儿媳,闺女女婿,家孙外孙,便都纷纷围上去,一边小心地看着冯玉姜,一边跟着手术车往前走。冯玉姜是全麻,手术刚过,还没醒呢!钟继鹏落在了后头,倒背着双手,不急不慢地跟着前头一团人,心里又乐呵起来了。

    想他钟老四,是个男人啊,到底没叫这个事吓怂了不是?

    ☆、第87章 六十六

    苏北鲁南一带,有着过双寿习俗,六十六,八十八,九十九。里头少了个七十七,当地大多数地方不过七十七岁,而是过七十三。

    而这些习俗,跟吃是密不可分的,七十三,吃条鲤鱼窜三窜,寓意老人还能再过三十年;九十九,吃只狗,儿女给老人买狗肉吃,寓意福寿长长久。

    冯玉姜手术后在多方监督下,很是认真地修养了几个月,眼看着过了年,她该过六十六了。说是六十六,都是要提前一年过,老话说双寿是道坎,过去年代留下的这个风俗,过去的人,营养不好受罪辛苦,寿命低,六十六岁已经是需要小心的年纪了,提前过个寿,好叫老人顺顺利利过了坎,健康长寿。

    因为冯玉姜这回虚惊一场的病,经历了这场手术,钟家一合计,咱妈这个六十六,必须得好生地过。

    六十六,吃闺女一块肉,这六十六,出钱出力就是闺女的,儿子们理所当然、理直气壮来凑热闹,也说混吃混喝。冯玉姜家的闺女,小六还没出门子成家,照规矩不算,剩下都是传秀、传慧的事了。

    姊妹两个,按风俗每人割了六斤六两肉,带了白面,带了那老些好酒好菜,一大早就来了。六斤六两肉,说起来不容易割的正好,乡间也说了,能多不能少的,姊妹两个便多多的割了肉,说呢就说是六斤六两。

    一大家人便都来动手,弄饭的弄饭,炒菜的炒菜,收拾了一大桌子的菜,然而这一桌子菜,谁都可以吃,却都不叫冯玉姜吃。她的饭菜,今天有规定的。

    “可别包大了,大了她一顿吃不了,那可就不吉利了。”

    “爸,你就擎好吧,保证小小的。”传秀一边擀皮子,一边跟传慧说:“他二姨,你那个肉,千万切小小块,可别给大了。”

    “大姐你放心吧,我保证给她切的,跟那菜叶一样薄。”传慧那个下厨的手艺,也还是过得去的,便把那肉小心的侧刀片成薄薄的片,再切成小片。

    过六十六的规矩便是这样了,闺女买肉买菜,给爸妈包六十六个饺子,炒六十六片肉。并且这些子东西,要寿星一顿全都吃光,吃光了,就说吃不足过不够,能够健康长寿。

    反过来,要是遇上个拙货,饺子包的大了,六十六个啊,再加上肉,寿星一顿吃不掉,据说是十分不吉利的,乡间老头老太们能给你讲一串子佐证,那谁谁,六十六饺子没吃下去,没到一年就死了,一顿撑死了的!还有那谁谁,六十六的饺子包太多了没吃光,才过多长时间,叫闺女给撑死了吧……

    所以,这六十六的饺子,都要努力包的小小的,那就是越小越好,谁敢冒着把爸妈“撑死”的风险?不过小归小,你还得包的有模有样,有肉有菜的。这就要考验闺女的手艺了。

    那有人要问了,那没有闺女的人家,他咋办?所以当地认干闺女的就多啊,过寿、丧葬,好多习俗是离不开闺女的。真要连个干闺女都没有,侄女、孙女、再不就儿媳妇,也得有人给包,要知道,六十六在当地,算是一件大事情。

    旁的人上桌开饭,冯玉姜那一份饭菜也端上来了,两个小巧精致的小花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