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第358节

第358节(3/3)

路的私下打听,才得知“真相”。

    自此,众多海商开始视大明船队为“保护神”。有倒霉商船遇上海盗,见躲不过去,船主硬着脖子吼一句“我在明朝有人!”

    海盗握刀的手当即就会哆嗦两下。

    本打算杀人劫货,最后也只抢劫两箱香料,硬着头皮也不敢杀人。可见“大明”两字威力之巨。

    大明船队行经之处,遇上海商船队,不用招呼,立刻有成船的货物送上。

    给钱?

    不要,坚决不要!若能随船队航行一段路程,熟悉几句大明官话。一船货物算什么,再送一船!

    沿途停靠岛屿,道出身份,热情款待,开展贸易不必说,有的岛上,国王一家早早收拾好包袱,只等随船启程,到大明朝贡。

    暂时不回大明?

    没关系。船队到哪里,咱们跟到哪里。

    总之一句话,一颗红心向大明!

    次数多了,朱高燧产生出和老爹一样的烦恼,国家强盛,人太出名,有时也愁人。

    大明船队在海上宣扬国威时,明朝迎来了番邦使臣朝贡的高峰期。

    自永乐九年五月,南京城门前,朝贡的使臣队伍便排成长列。

    北方的鞑靼,瓦剌,兀良哈,女真。

    南方的暹罗,占城,真腊,老挝。

    隔了一座喜马拉雅山的古里,锡兰,柯枝,小葛蓝,加异勒。

    乘船前来的旧港,南巫里,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

    一波又一波朝贡队伍抵达应天府,鸿胪寺和光禄寺忙得脚不沾地,会同馆再次爆满。

    随着朝贡队伍抵达,闻讯赶来的商人也是络绎不绝,客栈房间不够,许多掌柜都挤大通铺,伙计只能在客栈里打地铺。

    人一多,问题就多,治安问题频发,五城兵马司指挥和应天府府尹愁得嘴角起泡。

    没办法,朱棣下令北京会同馆提前“开张”。女真,朝鲜,白帐汗国,以及立陶宛和莫斯科大公国的使臣,不必进京,直接由北京会同馆接待安排。

    “敕汉王驰北京,设宴款待朝贡使节。”

    一道敕令,结束了朱高煦的屯田生涯。

    朱高煦打心里不想离开宣府,忙活两年,眼看要出成绩,丢开手不管?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