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女庶王 >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2/4)

长公主,荆国公主为杨国长公主,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命尚书右仆射为山陵使,入内内侍省都都知为山陵都监,由司天监择吉日挑选陵址。

    宣化元年二月,命翰林学士曹佩茹撰谥册文,由宰臣拟定谥号及庙号于朝议上与百官共同商议。

    其中宁宗庙号为一众大臣否决,便以兴宗、成宗、仁宗、孝宗四个庙号中筛选,最后由一众文臣一致挑选出美谥定以仁宗,由宰相上呈太皇太后批阅。

    想起乾元皇帝的庙号萧幼清便将白纸黑字重重拍在桌案上,旋即将其攥成一团怒道:“人心到底是什么做的?”

    内侍低头回道:“先帝延续的是宪宗惠利百姓之法,革除军制弊端,让将士卸甲归田,又平刑部冤狱,然百姓们看不见这高堂明镜里的暗斗,朝臣们…则只会权衡君王给予的利益有多少,武宗亲征统一太宗朝剩下的割据势力,后又收复幽云,因改革尊武而得罪了文臣最后只得了一个武字,宪宗如是。”

    萧幼清撑着桌子长呼了一口气,“薛进。”

    “小人在。”

    “将背后鼓动庙号之事与参与宪宗定谥的朝臣全部暗中找出来。”

    “是。”

    宣化元年三月以宰臣摄太尉率文武百官及宗室请谥于南郊,后至大行皇帝灵前宣读,“伏维大行皇帝德合天地...谨遣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王文甫奉册上尊景和皇帝为显孝神德仁文皇帝,庙曰仁宗,天人允协,呜呼哀哉。”

    宣化元年九月皇陵修建完成,命翰林学士曹佩茹撰陵名,为永康陵,九月中旬先帝出殡,送灵百姓如去年宪宗出殡皆跟随于先帝灵柩之后哭送。

    宣化元年十月仁宗葬于永康陵,奉神主入太庙,已故先淑德皇后赵氏升配仁宗室。

    宣化二年太皇太后制,延宪宗之法,由户部拨款制造司继续研制火.器,增大对技术官的重视以及加强军戎,于年秋开文武科举,定武举亦为一年一制,并大肆提拔女官以及宪宗时外放而召回的文武官员,而后又在一年之内将秘书省编撰国史的官员全部调换成女官,并由知枢密院事刘妙仪主持重修《宪宗实录》

    宣化三年春,开设历经两帝先后驾崩所停的科举,仅此一科文举五甲进士女官便达一千余名,武举状元由殿前都指挥使萧云泽嫡长子萧燕归所得,授为云骑尉。

    宣化四年初,除兵部尚书方之彦是以年迈致仕,其余文臣包括一些元老不是被革职便是外放,短短四年内革职人数多达上千,多为仁宗一朝的附和之臣包括东宫僚属,且牵连甚广,其中不乏祸及全族者。

    刑堂重开,一群皇城司禁军手持腰刀冲进御史台。

    大臣们慌乱的跪伏在地,“臣冤枉啊,宪宗之神武,臣等如何敢诋毁,都是御史中丞,他是前太子少詹事的外甥,都是他教唆怂恿的,还望太皇太后明鉴。”

    勾当官冷道:“一起带走!”

    太皇太后诏,纠举者从轻发落,一时间朝中各路官员纷纷检举同僚以此保全自己。

    禁军压着一个花甲老臣,“宪宗庙号乃当年仁宗首肯,太皇太后这样做是在否定仁宗,难道在太皇太后心里夫是夫,子却不是子吗?”

    萧幼清端坐在交椅上呵斥道:“没有夫何来的子!”又冷眼不耻道:“难道诸臣心里只有仁宗才是君?”

    “天下要尽毁于妇人手里,宪宗的确不配为君!”

    萧幼清攥着双手,强压怒火,“汝出身贵族,世代为官,家中受恩萌者不计其数,却自宪宗起始断,来人。”

    “太皇太后。”

    “将其交由大理寺以谋逆罪论处,近亲者流放,五服之内免职不再启用,其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