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305 章

第 305 章(3/4)

是一桩足以传世的佳话?

    养心殿王总管当场决断:“咱家全听两位侯爷吩咐。请两位上疏朝廷,咱家选个中官与……”

    “于大人?”王太监看向传旨的礼部官员们,请他们也挑个人回去报信。

    礼部这些文人却是对治水稻病害的良药比回去传信,在圣上面前得好处的兴致更强,商议一阵才选出了员外郎周博,与管事太监张公公回京报信。

    回去报信也不能空手而归,总要有些能安圣上与太子之心的东西。

    两位皇亲亲自领着钦差们又往实验室参观了一回。

    众官初到时仅浮光掠影地一瞥,看了看实验室的台子和人罢了,这回却是被宋院长请进菌种保存室,桓院士亲自拿出菌种,当面实验讲解。

    他们亲眼看见了封存在培养皿中的水稻纹枯病菌丝,和成熟后小小的褐色菌核,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其结构。

    这些病菌是从得了纹枯病的水稻上取下黑斑组织,在实验室中培养出来的。

    桓院士对着纹枯病菌给众人讲解,宋院长就用他拍过无数次风景和爱人的稳定双手托着相机拍摄下一张张图片,准备让使者呈递到御前。

    这么细小的,在显微镜下都微若无物的东西,竟能造成连片水稻生出黑斑,茎叶枯萎,不结谷实……

    来参观的天使又是震撼又是厌恨,不禁离培养皿远了几步,不肯多看。

    此菌祸害甚重,好在宋桓两位院长已经找到了克制它们的放线菌。

    两人当面给钦差们做了一遍井冈霉素抗菌实验,从头到尾拍下照片,让他们亲眼看着井冈霉素如何克制纹枯病菌。

    可惜不能请天使们亲眼一睹此药下在稻田中的验效,因为他们在这里种下的水稻都不生纹枯病。

    笑话有点冷,却十分振奋人心。

    众人笑了一场,看着那瓶稀释的井冈霉素,眼中泛光,精神振奋地说:“有了这千斤瑞谷,井冈霉素,还有二位大人当初做的化肥,咱们大郑可以处处丰收,人人饱暖矣。日后青史之上,可称一句‘新泰盛世’了。”

    宋时自信地说:“岂止如今是盛世,往后代代都是盛世,只会比今日更好。”

    什么时候能从农业社会转型成工业社会,那才是飞一般的发展呢!

    众人欣喜与憧憬中,周员外与张太监乘上船回京复命。留下的钦差亦不肯枯坐,纷纷换上他们的实验服,带上包头软帽,进到实验室……也就是看看、问问,上手摸摸不打紧的仪器,拿着照相机拍几张照片。

    四五天后,斜面培养基上的菌种便被转移到了广口烧瓶中拌了草灰的米饭里,再过四五天又换一瓶米饭。半月后米饭熟烂,瓶底流下一层酱油般的褐色液体,便是做成了。

    王公公抢着个瓶子,依新学来的实验规范扇闻着味道,闭着眼叹道:“有点儿香。这些日子咱们看着学生们往米饭里掺着菌种,看着它熟烂,就觉着有些像人家做酱、做秋油的。”

    不过做宫里做酱都是用干馒头、饼子,倒是没见过用米饭的。

    同行一位方郎中笑道:“米饭多是放上酒曲造酒的。可惜这治病的良药做不出好酒,看看颜色就像做坏的。”

    他们倒不在乎宋时和桓凌怎么如此精准地配出培养基,按时接种菌,控制温度的,只叫人细细记下实验过程,拍了和这些井冈霉素的合照。

    桓宋理学院的学生更不会问——他们打从投奔这两位先生,就知道他们明天理,仁而爱人,不计个人功名。

    有这样的品德,不是圣人,也合是个贤人。

    《周易·系辞上》云:唯深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