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身陷任意车(3/6)
精美的卷轴,卷纸上写着一首题名为《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的五言诗: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鐘发琉璃台。
杨广既是诗人,品味自然不凡。他叫宫廷裁缝给陈婤做的新衣裳,主色虽是亮丽的桃红,却一点也不土气,镶上月白色滚边,倒显得颇有仙气。
陈婤眼看这艷而不俗的桃红色,当下想起了萧皇后说过,皇帝諭示,婤儿小时候就给姑姑收养了,算是皇室的童养媳,不必给生父守孝三年,已经守了一年就算足够了。
皇帝这种说法在陈婤看来,未免强辞夺理。不过,她转念一想:如果自己要在受封入后宫之前了结此生,那铁定是守不满三年孝了,早点除孝也罢。既然来日无多,不如放纵一下,尽情享受自己的喜好。
自从仁寿四年阴历十一月下旬(西元604年阳历十二月中旬)开始守父孝,陈婤已有将近十四个月没添过新装了。难怪她看这套新衣裳华丽而不失秀雅,自会不免心动...
陈婤换上了桃红色锦缎新装。她随即发觉,这套衣裳做得出奇合身!当然,宫廷裁缝早就有她尺寸的记录,可是她通常会要求裁缝把胸围、臀围的部份做宽松一点,不知为何这次没有那样做?难道,皇帝特别交代了裁缝不要做那么宽大?日理万机的皇帝怎会管那种细节呢?
无论如何,这套新装把陈婤最近几年来有意掩饰的身材曲线都彰显出来了。她略感羞赧,但是暗想:反正不出门,衣裳紧一点,倒也无所谓。
陈婤继续穿着桃红色锦缎新装,与锦绣共用御厨房送来的雪菜鹅肉汤饼(当代的汤饼即后世的汤麵),以及松子鲍鱼片、香糟小黄鱼、虾米细干丝、金针木耳丝等小菜,作为晚膳。她确实不把锦绣当下人看,坚持要锦绣同桌而食。
餐后,陈婤把皇帝的元夕诗逐字逐句解释给锦绣听,又背出了一些记忆中的灯谜,给锦绣猜,作为消遣。谈笑着,不觉夜渐深,楼下的晚宴也散了。
忽然间,有一名太监上楼来敲门,宣称:“今夜皇上特准婤姑娘下楼,而且嘱咐了要拉一辆小车,载婤姑娘到流珠堂去看花灯。”
这时候,陈婤被关在迷楼上了已有半个多月了。她难免想要出门透透气。何况,她在生日赏花灯已成习惯。于是,她答应了,并叫太监等她拿件披风。不料,太监回道:“婤姑娘不用带披风了!那辆小车两边有窗子,车顶还有天窗,婤姑娘可以坐在温暖的车上,让车子载着,到处看花灯。”
坐车赏灯是陈婤从没有过的经验,而她生性乐于尝试新事物,就没拿披风,跟着太监下楼了。本来,她还想要带锦绣一道去,但因太监说车上仅有一个座位,她只好作罢。
正如这名太监所说,皇帝赐给陈婤使用的专车只能独坐。这个单人座位没有把手,椅面与往后呈四十五度角的椅背都裹着暗红色丝绒,车前的帘子也是暗红色丝绒。黑漆车身两侧各有一个海棠花形镀金框的小空窗,车顶又有一个镀金边的圆形天窗,镶嵌着当代已有但尚属罕见的透明玻璃。
陈婤在迷楼一楼户内的楼梯口上了车,让太监从前面拉车,把这辆富丽精巧的双轮小车拉出了迷楼。一到了露天下,陈婤即可透过天窗的玻璃,望见靛蓝夜空中一轮皎洁的满月,以及闪亮的繁星。
当车子走上了宫灯夹道的石板路,陈婤又看见了每一柱宫灯都在白色灯罩下方加掛了一个大红色灯笼,不但照明加倍,而且洋溢着节庆的喜气。灯柱附近的树木也都被照亮了,恰如皇帝诗中的“灯树千光照”。陈婤不由得暗讚:皇上此诗写夜景,写得真是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