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  第13节

第13节(6/12)

八九不离十了。

    正是由于王国维独特的成长经历、悲观而不为人知的思想造就了他的悲剧人生。王国维在文章中曾不至一次的这样写到:“人日日居忧患,有忧患,而无希求解脱勇气,则天国与地狱,彼两失之。”关于人生王国维有一个著名论断——“钟摆论”:“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若痛与倦厌之间。”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庄子曰: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在王国维看来,“生”即是“忧”。王国维终生都有一种人生的幻灭感。难怪他的女儿王东明曾说:“父亲一生是个悲观的文人,他的死亦如他的诗有着孤寂之怆美——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的儿子王慈明也认为王先生死于严重忧郁症。倘若说王东明与王慈明的说法属实的话,那么王国维的自杀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现代科学早已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悲观忧郁之中,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会自杀。至此,王国维之死的全部真相水落石出——‘经此事变’为王氏自沉之外在因素,‘义无再辱’则说明了他自沉的内在因素。悲观厌世之思想是王国维自沉的远因,而生活颠沛形成的内心之痛苦是促使他奋身一跃于鱼藻轩前、脱然无所恋念的内因。至于痛失爱子以及老友失和等事件那无疑是诱发自沉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总之,王国维的死,是不能以俗眼观之的,他最终的自杀,当自杀于精神之寄托与慰藉的无可指望。换句话说,王国维之死,是死于人生之忧!

    王国维的猝然投湖自尽,确实令人震撼,令人不解,令人一时回不过神来,以致我们现在甚至还能触摸到王国维沉甸甸的手稿的温热,闻到这位天才词人口吐莲花般吟诵诗词的芬芳。

    这是一个贫弱国度的学人,试图在学业上效仿强国时,经历的一次惨重的、乃至决定性的失败。西方哲学家的深湛之思,创造之力,成为中国学人王国维的死因。这是一个民族最可怕的一种内伤。这个战场没有硝烟,却又最为壮观,最为残酷。心灵上一旦被击败,还愁肉体上的败退吗?不战而胜之法,于心战中表现得何等触目惊心!

    王国维身后揣测他死因者很多。中国古代只有两位大诗人自杀,一位是屈原,另一位就是王国维。直到今天,还有这样有趣的现象:王国维之死养活了许多的人,正如举家食粥的曹雪芹身后之作却喂肥了无数人。王国维泉下有知,亦当窃笑了罢?

    我们有理由期待,那些逆风飞去的失行孤雁们,将重新听到昔日比翼齐飞的雁群的召唤,在响彻云霄的鸿鸣中舒展长翅,归阵而来。

    第十四章 孙殿英:东陵盗宝败身名

    据《中国盗墓史》记载,中国历史有三次盗墓的高潮,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民国时期,孙殿英东陵盗宝给中国历史文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人民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清东陵。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园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处,三处在辽宁省,两处在河北省。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东邻倒仰山,西傍黄花山。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是顺治皇帝亲选的陵地。

    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占地78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其中帝陵5座,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园寝1座,埋葬着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5个皇帝,15个皇后,137个妃子,4个公主。全陵区以第一帝顺治陵墓——孝陵为中心,其他陵墓依次分列两旁。东侧有顺治皇后孝东陵,康熙皇帝的景陵;西侧有乾隆皇帝的裕陵及裕妃园寝,咸丰皇帝的定陵及咸丰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