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2/11)
,广大军民纷纷前来搭救陈其美。就连唱戏的伶人也率领同班同台演武戏的朋友提着刀枪棍棒,争先赴援。可见陈其美平时交游广阔。革命党人见救不出陈其美,就决定让敢死队再次攻局。起初局中仍以机关枪抵御,防守严密。不久,清军起义士兵和商团武装前来支援革命党人。制造局被团团围住,遭受到商团、敢死队与士兵数千人猛烈的攻击。起义军从防御薄弱的制造局后墙翻入,举火焚厂,局中顿时陷入慌乱,守军非逃即降。4日凌晨,清政府在上海的最后堡垒江南制造局终于被攻破了。总办张士珩见大势已去,携襄办乘小火轮逃往租界,仓皇逃命的他当然顾不上杀陈其美了。起义军冲进制造局后,起初到处找不到陈其美,最后才在局后厕所旁一间储存废铁的小房间里发现了他。只见他席地而坐,被钉上了脚镣手铐,身体被粗麻绳绑在一张木凳上,头紧紧贴着墙壁,头发被钉在墙上,全身动弹不得。同志们赶紧把他放下来,打开脚镣手铐时,他早已周身麻木。至此,上海乃胜利光复。
在上海光复的影响下,11月5日,江苏省会苏州、浙江省会杭州几乎同时宣布独立。至12月2日,江浙沪革命联军攻克南京,长江下游一带全部光复。
上海光复后,由于领导起义的各革命团体互不统属,领导人们很快便陷入争权夺利之中。领导起义的核心人物是李燮和和陈其美两人,成为竞争沪军都督一职的对手。实际上李燮和在上海光复运动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早年加入过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萍、醴、浏起义失败后亡命南洋,以教书为业,在华侨中威望很高。辛亥革命前他在上海策动新军,本来陈其美已和他约好共同起事,但陈其美以为上海唾手可得,就提前一天抢先进攻江南制造局,想抢光复上海的头功,结果连他本人都被俘。还是李燮和闻讯,急令光复军全力赴援,救出陈其美,上海才随之光复。
在都督人选上,同盟会方面竭力推举陈其美,帮会、报界和留日学生也都拥戴陈其美;光复会方面拥戴李燮和,淞沪一带的起义军警也支持他。在11月6日的会议上,正当众说纷纭、争持不下之时,帮会成员刘福彪突然举起一颗手榴弹大呼:“都督非选陈英士不可,否则我手榴弹一甩,大家同归于尽!”在这样的威胁下,其他人都屈服了,最后经过斡旋协商,大家同意由陈其美出任沪军都督。会议一结束,街头就出现了安民布告,上面赫然盖着沪军都督的大印,原来他早在起事前就已准备好了,陈其美“四捷”之名果然不虚。11月8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沪军都督府正式成立。
但李燮和不服,在吴淞也称军政分府都督,一时独立后的上海出现了两个军政府。陈其美曾派人刺杀李燮和,但没有成功。李燮和最后被迫离开上海,陈其美终于独享上海光复的胜利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后,自然要解除革命党人的兵权。为了解除陈其美的兵权,袁世凯调他出任唐绍仪内阁的工商部总长,但因为他辞不就任,遂于7月被解除沪军都督之职。1913年3月宋教仁遭袁世凯派人暗杀,二次革命爆发,陈其美又被举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
二次革命之前,袁世凯就早有准备,军力充足。国民党准备不足,仓促应战,因而在北洋军的打击下很快宣告失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只得流亡海外,躲避追杀。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的北洋势力乘势向南方拓展,袁更倒行逆施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陈其美、朱执信、邓铿、李烈钧等数十人,并解散国民党,废止《约法》,国民党人遭受的迫害不可言宣。孙中山于1913年8月抵达日本,检讨二次革命的失败,认为并非袁世凯强大,而是国民党涣散,各行其是,不听中心领袖的指导所致。因此孙中山欲重组一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