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  第8节

第8节(3/11)

礼,称他为老师。通过亲切的见面和谈话,增韫感到张作霖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对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便命张作霖整理团人,将他们带到新民府听候点编。这对张作霖而言真是喜从天降。其实,张作霖的政治野心很大,他深知经营民团不是长久之计。他早就想“改邪归正”,被政府收编。

    张作霖急忙回到八角台,积极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因为他和增韫说了大话,吹嘘自己有一营人马,实际上只有一百多人。于是他便大力开展组编活动,吸收了辽西一些小股匪帮,人数够了,就率队到新民府接受点编,成立了新民府巡警前路游击马队。张作霖被命为帮办(副营长),队伍仍驻扎在八角台。

    第二年,即1903年7月,张作霖所部和新民街巡捕队合并为巡防马步游击队,张作霖为管带(营长),队伍移驻新民府,负责地方治安,并兼剿胡匪。就这样,张作霖由一个民团武装的头目摇身一变,而成为政府官军的军官了。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依靠这支武装,他便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了。

    张作霖为人机敏,长于计谋。来到了新民府的生疏环境,他知道如何自处。他把争取增韫的信任摆在首位,投其所好,勤恳顺从,谦恭有礼;同时,笼络绅商,认真办事,约束部下,管理有方。这就深得知府增韫的赏识,张作霖被他倚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张作霖略施手腕,挤走了新民府的巡警局长王奉廷。这样,没费太大的劲儿,张作霖就控制了新民府的军事实权。在这方面,他表现了巧于应对的能力。

    这个能力还表现在残酷的日俄战争中。1904年2月,在我国东北爆发了日俄战争。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东北展开厮杀。腐败的清政府竟然宣布辽河以东为战区,以西为中立区。战争打响后,哪还管什么中立区。日俄匪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东北土匪蜂起,百姓遭殃。处在辽西的新民府是个重镇,张作霖除了要维护境内的治安外,还在盘算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他的原则是谁给我好处,我就帮助谁。一开始,俄军强大,他就接受俄军的枪械和金钱,帮助俄军。因为这个缘故,后来他还曾被日军俘虏,差点被处死。可被释放后,他又同日军签订誓约,“立誓援助日本军”。

    正因为他识实务,1905年日俄战后,他的部队不但没受损失,反而扩编为3个营。在日俄两大帝国主义战争夹缝中生存的张作霖,充分显示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因为政声颇佳,1906年张作霖又升官了。新任的盛京将军赵尔巽和新任的新民府知府沈金鉴一齐下令,将张作霖的部队由3个营扩编为5个营,张作霖当上了统管5个营的统带(团长)。

    成了官军的张作霖对为害地方的胡匪十分痛恨,极力剿杀。在他的连年痛剿下,辽西的小股胡匪或被招抚,或被剿灭。就连党羽千余的大股悍匪田玉本也被张作霖部击毙,徒众星散,百姓称快。

    但是,还有一个奸诈凶残的土匪杜立三很难对付。杜立三盘踞在辽中县青麻坎。杜立三的势力越来越大,官军拿他没辄。他自称马上皇帝,在他盘踞的地方随意封官许愿,老百姓看见他都称他为杜大人。实际上,他已经造成了割据之势。盛京将军赵尔巽曾下令“严密访拿”,几次派兵进剿,但都败下阵来。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建立行省,任命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了除掉这个心头之患,特派知县殷鸿寿到新民府,去协助张作霖剿灭杜立三。

    对杜立三是强攻还是智取,他们进行了仔细的商讨。杜立三自诩为马上皇帝,马上功夫了得。能双手使枪,弹无虚发。而且他所在地城池坚固,他的徒众又凶顽,境内关卡林立,防备极严。如果像以前那样派兵强攻,恐怕师劳无功,难以奏效。因此,他们决定智取。张作霖设了一计。他派人到辽中县送上一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