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2/3)
而是世子妃的气场更强大,世子反过来顺着世子妃了?冬至一路上胡思乱想着,跟着两人来到金陵王妃的院子。
进了屋,一瞧见王妃,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如今的王妃年轻漂亮,还未因儿子的早逝染上一身的病痛。
“儿子、儿媳给母亲请安。”两人双双拜倒在地。
一顿早膳吃的异常和美,经历了那么多,谢云舒对王妃已经不仅仅是媳妇对婆婆的尊重和孝道,而是真心将王妃当成自己的至亲看待,言语举止间都是发自内心的亲昵。
王妃最发愁的就是儿子执意要上战场的事,小两口商量好了,这个人情就叫谢云舒来做。当王妃得知媳妇居然说服了儿子不去战场,而是安安生生在家当他的世子时,别提多高兴了,亦是更加的喜欢这个儿媳妇。
寿宴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各家的来祝贺的贵妇人们热热闹闹的聊天喝茶,谢云舒在其中周旋寒暄,游刃有余。而后不动声色的走到莫氏的嫡母赵氏面前,同赵氏亲热的拉起了家常。
如今的谢云舒不再是那个不理庶务只求清净的人,两世的积累让她很快的就同赵氏热络起来。赵氏瞧着这位姚家的世子妃,随口说起了自己家有个适龄待嫁的庶女云云。
谢云舒抿嘴一笑,静静听她将莫曦月夸上了天,又是孝顺德行又好。言语中无不透漏出想和姚家结亲的意思。
谢云舒听罢,笑道:“听夫人这么说,她还真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姑娘。”而后轻轻指了指席间另一位来贺寿的贵妇人,道:“我倒是听说,中书令王大人家的二公子正好到了说亲的年纪。王大人家这位公子,长的是一表人才,年轻轻轻就考取了举人,虽说是个庶出的儿子,可却比他那嫡兄有出息的多。”
王家也是世家,家世背景雄厚。中书令王大人如今也是京城里炙手可热的人物。金陵姚家虽然是藩王,可是远离京城,偏安一隅,比不上王家在天子脚下。姚家二公子虽也是一表人才,可是金陵世子武功人才太过出众,将这位庶出的弟弟比的快没有了。
中书令家则不同,这位二公子虽然是庶出,但是他的兄长不争气,这位二公子在家中极受重视。平心而论,王家是比姚家权势更大的亲家。
赵氏这么一听,眼咕噜一转:对呀,既然是嫁女儿,当然要嫁的越高越好,嫁到京城里有实权的官宦人家了,将来才好给自己的儿子在官场上铺路啊!江南那地界再蹦跶也蹦跶不出什么大出息,往后还的把儿子送进京城当官才有大出息!
赵氏这么一琢磨,一脸讨好笑道:“我瞧着那位夫人面善的很,一看就同我有缘,只是苦于不相识。”
谢云舒很善解人意的笑道:“我同中书令夫人有写交情,若是夫人不嫌弃,就同我一道过去说会话。”
在谢云舒的引荐下,赵氏很快就和中书令夫人搭上话了。谢云舒在旁听着,见他们二人彼此都有结亲的意思,就借故离开了。赵氏起身相送,恨不得把谢云舒当成恩人。
却不知,那位中书令家的二公子,虽然书念的极好,学位做的连当今第一才子太傅姜恒都称赞,可他的私德却是极坏的。
根据谢云舒的记忆,这位二公子在半年后会迎娶一位姓刘的小姐。这位刘小姐生性懦弱,婚后王二公子出去花天酒地,流连烟花之地。刘氏孕中,被丈夫染上脏病,七个月大的男胎生生的流掉,刘氏抱着死去的孩子哭的昏天暗地,王二公子只看了妻子一眼,就嫌她哭的吵闹,继续眠花宿柳去了。
后来没过半年,刘氏就郁郁而终。好好一个贤良淑德的小姐,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当年谢云舒听了,很是替她惋惜。
而后到了东宫夺嫡之战,中书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