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重走科举路 >  重走科举路 第65节

重走科举路 第65节(2/5)


    同时我们还可以聘请他们那些懂汉话的族人来给我们教西南夷的语言和文字,这样的话,日后也有汉族的官员能够派到西南夷的地盘去做官。双方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周巡抚闻言却是大皱其眉,他说道:“季大人,你还年轻,不知道什么是开启民智的重大作用。要不然古代的圣贤也不会留给我们这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就是说,管理老百姓最好只让他们知道我们让他们做什么,而不要让他们懂得太多的知识文化,有太高深的文化水平,明白太多的道理,这样的话会不好管理。

    真正好管理的是‘愚民’。

    在我治下,现在汉人与西南夷相处甚好,没有任何的矛盾冲突,大家互相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若是贸然改变教育方式和科举方式,让他们懂了很多文化知识,有了参政的权利,会不会如同放出一头笼中的猛兽一般,使得西南夷日后更加不好管理。

    我不希望西南省日后变得乱糟糟的一片,没有了如今的安稳。

    所以一切政策在我在位的时候,还是如原样一般为好,我不同意做任何的改革。”

    季兴邦闻言很是失望,他虽然是西南省的布政史,有督察学政的权利,但是他并没有权力确定西南省这边的科举增加西南夷族人录取比例的权利,最多只能让西南夷和汉人有同样参加考试的权利。

    以西南夷族人现在的汉化水平,他们若是派人去与其他汉族人竞争童生考试,绝对一个也考不上。

    不仅说也是白说,更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和考试的积极性,说不定还会让他们觉得汉人的考试不公平,竟然一个西南夷人也不录用,变得仇视汉人,起到反效果。

    季兴邦只能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

    比如说他以布政使的名义让各县的县学每年至少招收三个西南夷人的学生,以官府的财政供养他们继续学习,每半年将他们送到省城来,季兴邦会亲自考教这些西南夷族人的学问。

    同时,季兴邦还在省城当中寻找了一些懂汉话,来谋生的西南夷人,主要是百夷族、景东族,崩山族三族的人来做老师,教大家这三族的语言文字,他不仅自己学,他的妻子时晗雪学,他的一双儿女学,同时还免费开放给属官和省城的平民子弟、女孩儿们学。

    这三夷与汉族的聚居地离得比较近,汉化程度稍微深一些,算是比较亲近汉人的三支西南夷族人。

    季兴邦准备先学这三族的语言文字,争取日后能亲自与他们交流。

    能交流是之后进行一切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基础。

    周巡抚大人自然知道季兴邦布政使的这一系列操作。

    不过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异想天开,都是小打小闹,不会影响他西南省稳定的大局,他也即将离开西南省回京赴任,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阻止季兴邦的这些活动。

    作者有话说:

    注1该句出自《孟子·离娄下》,本文有化用。

    第132章 学新知识

    现在季兴邦的大儿子季昀霆十岁, 女儿季昀舒七岁,二人都已经开蒙了。

    他们二人从小跟着父母,更多的是辗转多地, 主要算是待在京城和山北省临汾府两地, 但是所去的地方偶尔也会加上山北省长治府魏县西甲村, 以及与父母游历等等。

    因为一直在旅途当中, 所以他们二人基本上只是被父亲季兴邦,以及母亲时晗雪二人教导,并未正式送入蒙学之中启蒙,也未给他们正式聘请师傅。

    不过季兴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