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古代种田奋斗史 >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85节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85节(3/4)

人考过的。”族里越来越好,正是陈如松心中所盼。

    将这个消息告知陈宗兴,陈宗兴也高兴,虽是旁支,可也是一族,荣辱与共。

    只是嫡支,一直没有好消息传来,陈宗兴有些不高兴,当初陈德就去警告过弟弟了,弟弟也答应的好好的,不会再打压族人,好好培养,怎么如今旁支都培养出两个童生了,嫡支这几年一个秀才也没见到。

    府城族塾条件更好,按理来说,考个秀才出来不难,他到京城当官的这些年,也就出了几个秀才,还都是硬考出来的吊车尾,半点灵气也没有。

    弟弟偏心亲儿子,这是人之常情,谁不顾着自家,可也不能将家族弃之不顾,他得叫陈德再去看看,若是还没改,他不会再向之前那样,帮着收拾烂摊子,还轻轻放过这个弟弟了。

    若非当初他爹去世前拉着他和二弟,一定要多加看顾这个小弟,他又只有这一个亲弟弟,早就废了他了。

    陈宗兴思索片刻,想着大儿子迟迟未考过举人,但打理事务确是不错,不如就让他当他们这一支的族长,免得考多了不过,越来越消沉。

    等陈德去查了再说吧,他再给这个弟弟一个机会。

    次年开春,一直注意着房子的夫妻俩终于碰到了合心意的院子。

    这是一位官员致仕,家里没有出息的子孙,手里银钱也不称手,才打算卖掉这院子。

    比不了郊外的宅子,但这也是三进院,有后院,能给大一些的女孩住,一整个院子的房间也不少,一家人住进来并不拥挤,离礼部也不算很远,这就很合适。

    朝廷有官员不得在为官的地方买房这个规矩,但这房子并不是写在小景名下,也就无碍,那位官员也是想了别的法子买的。

    仔细看过,符合一家人的心意之后,这房子就定了下来。

    一番讲价后,以六百两银子成交。

    房子虽然不旧,但到底是别人住了许久的,已经是自家的房子,那就应该翻新翻新,日后住着舒坦。

    杨稔看着所剩无几的存银,心痛道:“房子买下,翻新后,家里就没什么银钱了。”

    嫁女娶媳,家里的大半存银都花掉了,存了几年,算上去年和今年初小景发的俸禄,总共也就七百多两银子,买房六百两,修缮翻新几十两银子,如今存银已不到一百两了。

    “马上就会多起来,过俩月就要卖兔子,明年会回去收一次租子,别担心。”这几年,确实是只靠着之前置办的产业,陈如松想着,要想想挣钱的法子了,光靠小景一个人的俸禄,养活一大家子是可以,凭着之前的产业,一年存上两百多两银子。

    这在之前,陈如松是满足的,但如今,对比着王家和崔家,他就不能安于现状,银子多才能过好日子。

    之前置办的铺子,要想想该做些什么营生,还有那几亩旱地,除了种收获不了多少斤的玉米,是否能种别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买下的房子修缮好,翻新过后,一家人就又搬回京城。

    新房子的后院,杨稔也给女儿留了房间,方便日后她回娘家好住,一些没带去王家的东西也都放了过来。

    珍娘的奶娘带着珍娘住进了后院,东西厢房住着两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

    与在郊外没什么差别,但住在京城,还是安心些。

    “许是如今安逸了,叫我再想个挣银子的法子,却是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的。”搬回京城来住了,陈如松还是没想出那铺子用来做什么买卖好。

    “也不急,咱们盯着郊外有无田地卖,置办些田地下来,还有铺子,铺子的租出去也是很赚银子的,一个狭小偏僻的都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