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原始文明成长记 >  第1150章 这盛世,如我所愿!(大结局)

第1150章 这盛世,如我所愿!(大结局)(5/7)

开采的天然沥青,源源不断的用船运至拓海郡,又转乘东风特快送往长安城,经过半年的努力,将长安城的主要大街全都换成柏油路面。

    同年,汉帝国的‘永久牌’自行车开始在民间普及,脚踏三轮车和自行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主流交通工具,长安城里的马匹越来越少见了。

    大业三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新考上来的一名年轻研究员,在做磁铁实验的时候,从中发现了电磁效应,自此,汉部落开始了电力时代。

    同年,这个世界上第一台手摇发电机问世,它能产生微弱的电流,能将水电解成氧气和氢气。

    还是这一年,经过罗冲的指点,中科院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里面用的灯丝是碳化的毛竹丝,通电后能亮1200个小时,如果每天只开三个小时的电灯,那么这种毛竹灯丝的灯泡就可以使用一年

    次年,大业四年,中科院制造了第一台绕线组发电机,通过蒸汽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后,成功获得了稳定的电力来源。

    同年,汉帝国第一个火力发电厂在都城长安开始建设,预计落成后可以为整个长安城提供照明电力。

    这一年,又有三千奴隶儿童成年,三千的少年奴隶又被分配到了铁路工程队

    大业五年,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厂在汉帝国的都城长安落成,长安城的街道两旁,开始出现了电线杆和路灯。

    同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发明了电动机,汉帝国再次掌握了一种新的动力源,于是乎,用电动机替代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电力工厂开始出现。

    还是这年,汉帝国的机械天才谷承,汉帝国钟表之父谷承,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手摇缝纫机,仅仅是半个月后,就升级成脚踏缝纫机

    半年过后,又变成了电动缝纫机

    还是这年的秋天,南方干旱少雨,都城长安土地干旱,好在汉帝国有完善的水利设施,还有遍布田间地头的机井房,可以用水泵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当年的秋粮产量并未降低。

    但是西边的草原却爆发了一场草原火灾,大火绵延上千里,将整个草原西部烧为灰烬,烧死野生动物不计其数。

    事后经过调查,发现火源竟然是天雷勾动地火,原来是草原西部的一处盆地中露出了油气田,被雷电引燃后,才蔓延至整个草原西部

    这场火灾导致草原数万平方公里的草场被毁,牧民损失惨重,户部急调南直隶和潮州的作物秸秆,运送到洪湖六郡,给牧民们补充牲畜饲料。

    不过汉帝国也因此发现了一处油气田。

    当年年末,已经34岁的大汉皇帝罗冲陛下,又更改了年号,改大业为‘天授’,纪念老天爷送给汉帝国的这口油田

    天授元年,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的研究员,总人数已经突破到五千人,中科院开始显现威力。

    物理研究所率先发现,电能可以使矿物分解,从而提炼出金属,于是他们用电能分解出了‘秘银’,拿给罗冲一看,秘银就被皇帝陛下改了名字,说这玩意儿叫‘铝’

    当年,汉帝国第一个电解铝冶炼厂就建成了,铝金属开始成为了材料界的新宠儿,因为铝的重量实在是轻啊

    同年,中科院化学所,使用干馏的方式,成功从天然的原油中分馏出了轻质汽油,中质的柴油,还有粘稠的重油,以及超轻型的煤油。

    还是这年,汉帝国在草原西部设大庆郡,开始正式开采石油,建设炼油厂,提炼各种油和化工副产品。

    依然是这年,中科院动力研究所轻松的搞定了这个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这个他们已经幻想了十几年,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燃料一直无法使用的内燃机,终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