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5/6)
是个典型的都市白领,深谙职场之道。再加上曾经做过好几任秘书(现代的老板、特劳夫特上校、汉斯·菲利普),现在重操旧业,自然游刃有余。在公司里很快就混得风生水起,老板对她的工作能力表示了肯定。相较之下,这几个月里施特雷洛一直赋闲在家学习语言,原本心里已经非常难受了。好容易学好了英语,却发现自己在美国似乎没有用武之地。特别是,他身有残疾,找工作本身就很困难。对于他来说,最熟悉的东西就是飞机,而他又不可能加入美国空军。梁紫苏建议施特雷洛继续当老师,但是美国对于外籍人员的教师资格认证非常严格,想要申请教师资格至少要等到一年以后。施特雷洛已经等不及了。德国男人传统的责任感让他简直不能再继续忍受被妻子“供养”的日子。他一定要承担起赡养家庭的责任。一天,雷奥哈德施密特来探望施特雷洛一家。说起来这个人和罗森一样是热心肠。自从施特雷洛一家在纽约安家后,时不时地会打个电话来嘘寒问暖,偶尔还会带着家人一起来探望他们。因为对他的感激,梁紫苏第一个月的工资几乎都用来给施密特的孩子们买礼物了。施密特很直率地说他之所以如此尽力地帮助他们,一是因为他们是罗森的朋友,二是因为施特雷洛曾经是一名军人,他一直都非常敬佩为祖国浴血奋战的军人们。这一次,施密特又带给了施特雷洛一个好消息,他的朋友是一家飞机制造厂的经理,现在奇缺技术人才,想招聘一位设计顾问。施特雷洛的特长非常适合这个职位。
梁紫苏一听高兴极了,她拉着施特雷洛连声说可以去试试。施特雷洛则显得很谨慎,询问了施密特几个问题。
“请问您朋友的制造厂主要生产什么类型的飞机?”施特雷洛小心翼翼地问道。
“运输机,主要用于物资的运送。”施密特笑着说道,“虽然不是战斗机,但我知道德国飞行员很多都能熟练操作不同机型。而且,我也不会推荐您去战斗机制造厂的,您明白的。”
“您说的没错,”施特雷洛放了心,他生怕这是生产战斗机的工厂。他坚决不肯帮助美国人生产战争工具,“我想我可以试试。”
“这太好了!”施密特说道,“事实上我已经向我的朋友推荐了您,他非常希望您能够加入他们。”
“不错不错,”梁紫苏笑眯眯地说道,“汉索尔,这个是你的长项。”然后她凑到施特雷洛耳边小声说道,“这下你不用发愁自己会长毛了。”
施特雷洛不好意思地咧嘴笑了笑。施密特看到这对小夫妻的互动,感到十分有趣。
第二天一早,施特雷洛就去飞机制造厂报道了。他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岗位,和同事们相处得也十分融洽。唯一让他不适应的就是美国人的性格习惯。美国人崇尚自由主义,平日的行事作风非常散漫。这对于严谨的德国人来说有时难以理解。不过时间长了,施特雷洛也就慢慢习惯了。
当一切都安顿下来之后,施特雷洛给索夫洛娃大婶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他已经顺利去了美国并生活得很好,如果她愿意,可以来美国找他。他会像照顾亲生母亲般照顾她的生活。此前施特雷洛也给父母写了信,施特雷洛夫妇幸运地没有在柏林战役中受伤,不过房顶被炸坏了,现在正在修理房屋。他们拒绝了施特雷洛的邀请,表示自己要在家乡终老。施特雷洛也就不再坚持。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苏联在东,其他三国在西。国内的局势慢慢稳定了下来。人民的生活也逐渐重新步入了正轨。虽然经济形势仍然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