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第23节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第23节(4/7)

土地。王莽反复力争,终于退回了土地。按过去的先例,聘皇后的礼金达数万万钱,王莽只接受四千万,还把其中三千三百万用来周济别人。

    第二年,汉成帝成婚,有大臣提议应该加封王莽为宰衡,位在所有公爵之上。几天之内,就有八千百姓和官吏上书朝廷,支持这一建议。宰衡一职,是把上古伊尹和周公两大名臣的封号合起来起的新名,古所未有。王莽求见王政君,痛哭流涕地拒绝这一封号,并且以称病辞职为要挟。但是朝廷坚决不许,王莽最后只好接受了这一封号,同时,从封赏中拿出千万,交给侍候王政君起居的官员,表示其孝敬之心。

    大汉在王莽的领导下继续欣欣向荣。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主持重定了“车服”制度,全国人民的着装、住房、器用按等级得到了整齐划一的规范。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根据德政精神,下令对老人、儿童不加刑罚,妇女非重罪不得逮捕,并且按《礼记》的记载,修建据说上古时曾有过的明堂。一时之间,文治达到极盛。大学者扬雄也被王莽的皇皇治绩所倾倒,孤傲的他满怀热情地作了《剧秦美新》一文,赞颂王莽的伟大。他说,王莽的治理完全符合先圣精神,在他的领导下,大汉王朝“帝典缺者已补,王纲弛者已张,炳炳麟麟,岂不懿哉”。他激动地赞美王莽之治“郁郁乎焕哉”!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当政五年之后,朝臣又总结王莽的治绩,说他的德行,为天下纪,他的功业,为万世基,提议加封“九锡”。

    九锡是九种极尊贵的物品,加九锡,就意味着取得了接近皇帝的地位。消息传出,不长的时间内,朝廷竟然收到487,572的上书,支持给王莽加九锡。数字之所以如此精确,是因为《汉书》作者班固核对了当时的政府档案。

    48万多件上书在汉朝意味着什么呢?西汉末年,全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其中绝大部分是文盲,识字者不过数百万。而在长安附近,能够上书的知识分子加起来也不会比48万多多少。这就是说,几乎所有有能力上书的普通百姓都参与了这次运动,如果在当时进行民意测验,王莽的支持率肯定达95%以上。

    在高层官员中,支持给王莽加九锡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达902人,几乎占了全部。

    几乎所有的手都想把王莽推向“至尊”的宝座。

    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汉王朝在未央宫举行盛大仪式,为王莽加封九锡。册文说:“辅朕五年,人伦之本正,天地之位定……复千载之废,矫百世之失……动而有成,事得厥中,至德要道,通于神明。”

    这道众臣精心撰写的册文,把王莽神化到了半人半神的地步。而九锡之制从形制上更是把王莽从众人中分别出来,专门为王莽设了宗官、卜官、史官、祝官。王莽出行,坐特殊形制的车,竖九绦龙旗,执金斧玉勺。这种充满神秘气息的仪式,无疑使王莽的形象大为神化。

    终于,在王莽加九锡之后七个月,长安附近有人在挖井时挖到了一块上圆下方的白色石头,上面赫然刻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这出历史大戏,马上就要接近高潮。所有的人都屏息静气,整个剧场暂时出现了可怕的寂静。

    十一

    刚刚上台的时候,王莽绝没有想到做皇帝。他确实想效法周公,做一个完美的道德标杆。周公之伟大,正在于他可做天子而没有做。

    “篡逆”是整个汉语系统里最丑恶的一个词,王莽怎么会让这个词做自己名字的定语呢?

    在汉语里,克己,就意味着伟大。

    然而,当民意大潮渐渐涌起的时候,他的心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民心就是天心,难道上天真的要自己做皇帝吗?一想到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