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第9节(6/10)
暗进临清西门,夜晚动手,乘人不备,光抢文武衙门,得了枪炮再回去抢清河县城。有了人马器械,再商议二月初取龙抬头吉日起身,一路打抢北上。众各允从”。他们以为凭几百个人,赤手空拳,就可以顺利抢得枪炮。抢了之后,还要回家顺顺当当过完年,过完正月,再从容不迫地去北京做皇帝。这样的计划岂非痴人说梦?事实上,马进忠并没有为攻打临清做任何现实的物质准备,而是在“登基”之后,二十四日,忙着头扎红绸、身披黄绫,同“皇后”刘氏一同“衣锦还乡”,回到了清河县。在大事招摇不久,便被地方民人告发。清地方当局逮捕了三百多名明天教徒,经过严刑审讯,将马进忠、马万良等二十余人凌迟处死。从马进忠“登基”到被捕仅两个月。一场“皇帝”的美梦,就这样破灭了。那些大型的农民起义,领袖的战略水平也十分低下。《靖逆记》卷五《李文成》记载:因为想登基坐殿,享受帝王滋味,在嘉庆十六年左右,林清就和骨干们准备起义事宜。他们早早地定下了起义时间,那就是两年后的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午时。一般来说,起义需要根据当时的形势因势利导地决定时间、地点。他们为什么早早就决定了两年后某一天的具体时日呢?原来,嘉庆十六年八月,“彗星出西北方”,教首们认为“星射紫微垣,主兵象”,从而推算出起义日期“应在酉之年,戌之月,寅之日,午之时,故以十八年九月十五午时起事”。
嘉庆十八年(1813年)七月,林清召集骨干力量在河南道口召开了一次会议,部署起义事宜。他们议定,京畿和直、鲁、豫三省于九月十五同时举行反清起义,起义军总人数数万,由林清、李文成、冯克善分别夺取紫禁城、河南、山东,然后李、冯率师抵京,与林清会合,共同坐殿。
然而,由于目光短浅、组织松散、领导无力,这次起义进行得毫无章法,最后以惨败告终。
我们先来看看山东的起义。山东教徒按计划准时于九月十五午时举行了起义,趁着清朝地方官员毫无准备的机会占领了两座县城。但是在杀了县官、劫了监狱后,起义军就忠实地听从“发财”这一教旨的指导,据《朱批奏折》,他们集中精力于“抢当铺、钱铺”,然后“仍出城各分股散逸”,四散而走,“游奕于定、曹、单三县之间,劫掠村庄、食物”。“从九月初十至九月末,山东八卦教徒仅只贪眼前小利,劫掠商号、抢府库,根本没有任何战略意图,结果坐失良机。”
清政府的正规军杀到后,发现这些起义军不堪一击。他们“不但没有任何战备意图,更要命的是缺乏统一的领导、严明的纪律,和经过训练的兵源。不少人属于被临时裹胁,仓促上阵的普通百姓,而军事首领仅知抢劫财货,以饱囊驮,不知死已临头”。官军发现“该逆匪并无纪律,亦无技勇……其被胁之人,一见官兵,即将刀仗抛弃,拼命奔逃。并有脱衣跪地者。其剿残零匪,俱逃往曹县之启家集”。这些革命者很快就被清朝地方军队消灭了。
河南的起义进行得比山东严肃认真,因为它的领导者是号称“李自成转世”、进行了多年精心准备的李文成。河南因此也成为这次大起义的主战场。
因为事机泄露,李文成部于九月初六提前起义,并顺利攻下了滑城县城。李文成在城内建立政权,称“天王”,竖“大明天顺李真主”的大旗。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附近的道口和桃源两个镇,与滑城形成掎角之势。起义的开头有声有色。
但是紧接着起义军就暴露了他们对军事的一无所知。一般农民起义的惯伎是主动出击、流动作战、避实就虚。这是历代农民起义成功的规律。如果李文成此时挥兵山东,与山东“八卦教”联合作战,利用山东、河南多年荒旱的机会,本可以掀起翻天巨浪。但是李文成率领起义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