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第5节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第5节(2/10)

旗子弟在外面摆够了谱,回到家里,却要乖乖受女人的辖制。这样的女人,侄儿要叫她“伯伯”,儿子不叫她“妈妈”,却叫她“爸爸”。叶赫那拉就是这样。在丈夫去世之初,她可能并不一定想成为“政治家”,她介入政治的动机不过是保住爱新觉罗家的产业,以免孤儿寡母受人欺负。但是,权力这个东西就像鸦片,一旦沾上手,就撒不开。对兰儿这样的女人来说,人生最大的乐趣无过于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施展手腕、较量机锋、摆弄他人、把握局势,使自己永远站在胜利者的位置上。从这一点来说,比起小小后宫争风吃醋的斗争,规模庞大的政治游戏更适合她施展她的玲珑手段。

    年届四十、正当盛年的太后,驾驭大清帝国这艘航船正是得心应手、逸兴遄飞之时,选择一个年长的王子为君,自己放手交权,当然非她所愿。

    之所以选择四岁的载湉,除了他的年龄小之外,一个隐秘而关键的原因,恰恰在于他那个富于远见、闻命便痛哭流涕的父亲。这个以“谦谨老成”闻名的小叔子兼妹夫是一个异常顺手的工具。他十分乖巧,素无野心。他会圆满漂亮地完成交给他的每一项任务,又会像她肚子里的蛔虫一样,知道怎样和权力保持最恰当的距离,以迎合这个权欲极重、猜忌心极强的嫂子。只可惜他大了一辈,要不然真是帝位继承者的最佳人选。但愿遗传的力量能起作用,使未来的皇帝能够继承他父亲的性格和识度,让他懂得怎样和这个非同寻常的女人相处。

    另一个原因在于这个孩子的性格。在命这个孩子入宫之前,她曾经不动声色地向妹妹了解过。妹妹说,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是“文静”,从不淘气。这极惬太后之心。众所周知,刚刚死去的同治皇帝,是清朝皇帝中最顽劣的一个,从小就顽皮异常、任性乖张,长大后热衷于微服出游,泡茶馆、逛妓院,最终染上恶疾,一病而亡。从妹妹的描述看来,小载湉起码不会蹈此覆辙。

    然而,和这孩子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慈禧就发现,她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这孩子绝非大清皇帝的合适人选。

    首先,这个孩子身体太差了。进宫之后,他三天两头闹病,不是感冒头疼,就是呕吐腹泻,几乎没有一个月消停过。(参见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另,《翁同龢日记》中亦常见光绪生病的记载。)她经常担心这孩子活不长。就是长成了,这么单薄的身子骨,怎么能担得起那么繁重的政务?

    其次,这孩子太“文静”了,文静得像个女孩子一样。也许是因为妹妹爱惜过度,这个孩子胆子小得出奇。一听到雷声,他就吓得大哭大叫,冷汗不止,非得大人抱在怀里,百般抚慰,才能安静下来。除了雷声,鞭炮声、锣鼓声他也怕得要命。就连见到一只虫子,他也要哭上半天。

    慈禧越来越发现,这孩子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她和孩子性格上的反差太大了。

    叶赫那拉天生刚强,性格像一团火,永远精力十足,永远兴致勃勃。就像《宫女谈往录》中老宫女的回忆一样:“老太后就是讲究精气神儿,一天到晚那么多的大事,全得由老太后心里过,每天还是……总是精神饱满,不带一点疲倦的劲儿。”

    而这个孩子天生禀赋不足,精神不健旺,只爱闷在屋里拆拆自鸣钟,摆弄摆弄西洋玩具。

    太后如同男人一样干练,什么事都要处理得清清爽爽,一丝不苟。“老太后一生精明强干……吃东西也必定要端端正正精精致致地像个吃的样。穿双鞋,也必定要袜线对准了鞋口,丝毫也不能对付。精明认真是老太后的秉性。”

    这孩子却做事拖泥带水,又没常性,经常玩着玩着就烦了,扔下一大堆钟表零件,又去摆弄另一样东西。太后最看不上的就是这点。

    太后精明聪慧,善于察言观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