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第4节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第4节(2/9)

到了让老百姓无法生存的地步,所有祖制旧法都要推翻。这是“公开诋毁乾隆以来大清取得的成就”,不但彻底地否定了嘉庆,也彻底地否定了其父皇乾隆,甚至还变相地否定大清列祖列宗。嘉庆认为,这是一个极其错误同时也极其危险的思想化身。如果说大清天下已经一团漆黑,那岂不是说明大清如大明一样应该被人推翻了?

    因此,这封奏折表面上慷慨激昂,正义凛然,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它的出现,说明在大清社会出现了一股试图彻底否定大清历朝统治成绩,进而否定爱新觉罗家族统治合法性的异端思潮。洪亮吉在上这个折子之前,已经把底稿广为传抄和散发。在皇帝看来,这无疑不是一个善意的举动。在专制政治中,有些话,皇帝可以说,但大臣们不能说;有些事,皇帝和高层可以知道,但普通百姓不能知道。虽然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他绝不愿意把大清的病状向世人公布。洪亮吉的这一奏折,无疑是一份着意制作的宣言书。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一个时刻以大清王朝的“安全第一”为念的守护人,皇帝对这样的苗头当然不能放任不管。他从洪亮吉奏折中的几处小小措辞错误入手,抓住他的小辫子,把他发配到了新疆。

    “洪亮吉案”的发生,实际上标志着“嘉庆新政”的终结。这一案件的发生让嘉庆十分警醒。他认为,正是他“不自量力”、“妄更成法”、“自以为是”,才导致了这个危险苗头的出现。如果按照“新政”之路走下去,最终的结果势必是洪亮吉这样的“全盘否定派”得势,大清王朝必然走上一条“邪路”。

    痛定思痛,与洪亮吉建议的大动干戈相反,他最终选择了中国传统式的气功加太极的保守治疗方式。他采用东巡的方式,来宣布“守成”思想,就是要告诫满朝大臣,对于大清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千万不能乱搬乱动、乱下药方。这样的重症病人,唯一可取的治疗方案就是“徐徐进补”、“固本培元”,用温和的药物一点点滋润这具干枯的病体。这种疗法,一需要极大的耐心,二需要对症的补品。耐心、自信是他的长处,而补品他手中也有,那就是用来“培植正气”的一系列“祖宗心法”和“圣人之道”。

    守成种种

    一

    “守成”的大方向一定,那么,各种具体措施就应运而出。它们就像一套套早已经准备好的工具,整整齐齐地摆在祖宗留下的工具箱里。

    皇帝每日早起洗漱之后,别的事放在一边,恭敬端坐,阅读先朝“实录”一卷,除巡狩、斋戒外,天天如此,寒暑不间。

    针对腐败问题、财政问题、人口问题,他一一根据祖先的遗训,提出了一套中规中矩的治理方案。

    在运动式惩贪失败后,皇帝认识到,仅仅靠杀头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他把反腐的重心放到了教育上。皇帝扭转官场风气的主要办法是选拔清官,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人、教育人,启发人的天良。

    他在自己所作的《才德说》中明确宣布了选择人才的标准:“夫才德全备之人上也,德优于才者次也,才过于德者又其次也。德优于才犹不失为君子,若才过于德,终恐流为小人矣……宁可使才不足,不可使德确歉也。”

    皇帝同意洪亮吉的说法,即现在官场作风非常之坏。但是,皇帝认为,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扭转风气。皇帝说,“小民皆有天良”,官员自然也不例外。之所以有“恶者”、“贪者”,根本原因在于“教化不行,不明正道”。抓好教育,官员就能保持住“天良”,让人性重新归善。因此,选好朝廷的中枢大臣,树立一系列良好的榜样,上行下效,来带动整个朝廷政治风气的转变,是他整顿吏治的核心思路。

    嘉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