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 第71节(2/3)
惊,赶紧问。“将军府?是不是忠勇将军府?”
河西省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个资源大省,建国以后也主要发展的是重工业,旅游业这种小来小去的产业好几十年都没放在主政官员眼里,所以虽然河西的文物古迹多得数不清,却一直都没有受到重视,后来时局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变,周边省份都靠着旅游业赚得盆满钵满了,没了后劲的河西省这才意识到了差距,赶紧发力发展旅游业。
沁城县的旅游更是刚刚起步,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个忠勇将军府。
忠勇将军是好几百年前的杨姓名将,在河西河东这些地方抗击鞑虏,保家卫国,撑起了朝廷半壁江山,算是赫赫有名的大英雄了,河西沁城县的将军府其实是杨将军的祖宅,御赐的将军府则在隔壁的河东省,所以河东省那边靠着将军府赚了不少人气又刷了名望,而沁城县的将军府却被当做普通民居默默无闻了几百年,后头才渐渐开发成了保护文物和景点。
李茹毕业就进了旅游公司,身为忠勇将军府的坐地小导游,对这些故事那是耳熟能详,她可是记得杨家将当初七子五女,本是子孙繁茂,只可惜在征战中尽都折损,最后留下的子嗣并不多,到了建国以后,只有一支杨家后人,活跃在沁城县西南根据地,带着当地老百姓跟南岛鬼兵打游击,是沁城县南岛鬼兵的心腹大患,曾经用四百银元悬赏这人的人头。
后来这位杨家后裔,在建国后做到了一省军区的最高军职。
短短的几秒工夫,这些信息在李茹心里一闪而过。
难道这杨老九就是那位?
如果真是,栓柱的算命术,还真不是瞎吹的!
杨老九身体绷直,眼睛瞪大,严肃的神色里忽地多了警觉,“大嫂还知道忠勇将军府?”
县城里头有关他的悬赏可还一直都在呢。
“知道,我先头的男人识字,最爱看话本,也去过县城,知道沁城县的好些地方,听他说过。”
其实关于这位早逝的老祖宗,因为他过世的太早,除了小兰还有一点印象之外,后头的子孙都没见过,所以这位倒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从无知道,李茹就现给这位老宗编了个人设。
杨老九不动声色地松了口气,“原来是这样。”
如果真是这位,那将来可不正经的是位大贵人!
李茹的心思有那么浮动一秒钟,但又极快地被压下了,“杨大哥家是忠勇将军府的,那怎么又去了大南庄?”
杨老九苦笑,“说是忠勇将军府,原先倒是一大片的院子,不过过了好多年,有些院子就隔出来归了别人家,最后就剩了主院和祠堂,在二十八年那会,来了个余县长,看中了那个院的风水,就非要出钱买下,我们家那会都是老百姓,县长要买,哪敢不卖,这不,就只好背井离乡,去了大南庄。”
这一段李茹也是知道的,本来忠勇将军府的后代就没多少,杨家大院到了近代就被分隔成了好多小院子,住的也都不是姓杨的。
杨老九这一支算是嫡系后代,一直住着主院,供奉着杨氏的祠堂,而那位余县长是打从省城委派过来的,据传说是煤老板起家,财大气粗,花了一万块银元买了个县长,到了沁城县就死命的作威作福,搜刮地皮,又迷信风水,不知道听了哪个土道士的话,看中了杨家大院,就连哄带吓地把杨家大院整个都买了下来,分隔的小院子又修成了整体的,外头还修了个西洋式的大门楼,置了三房夫人在里头,使唤着仆人老妈子,倒扮起了传承渊源流长的乡绅世家。
当然了,这位余县长最后的结局也没落了好,被另一派系的军阀给赶下了台,本来还想在忠勇将军府里过着悠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