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唐玄宗 >  第152章

第152章(5/6)

说话已然直接凌厉,现在又想为尊者讳,不想直斥李隆基,就将话儿闷在肚中。

    李隆基此时也许想到了自己的过错,遂叹道:“我昔为天子,任人不明,实为我之过错啊!齐卿,我将国家引入富强的路上,天宝年间的广运潭之会,天下珍货集于京师,则天下之富、庶民之康,实为有史以来的极盛之貌。我有此财富,将朝政之事交予臣子襄理,我持渐老之身享一些清福,难道不可吗?”

    齐瀚道:“臣此前读魏征的《十渐疏》,起初觉得魏征确实有些吹毛求疵。太宗皇帝戎马取得天下,又励精图治,取得贞观之治,魏征为何对太宗皇帝接受了外藩的赠马和赠物横加指责呢?臣后来方才明白,天子之行昭于天下,其细微之行可以传递至百官乃至庶民,若奢侈风起,势必耗费巨大,由此用度加剧,而臣下为满足天子日益增加奢求,必想法增加赋税来搜刮百姓,由此荼毒天下。”

    李隆基听出了齐瀚话中的深意,遂笑道:“齐卿这是在怪我啊!我在天宝年间重用王鉷、杨国忠二人,当时觉得这二人颇有吏治之能,听了齐卿一席话,方知他们能替我敛财,于是大称心意。唉,奢侈之风既害人又于国不利,天下人长期追求奢侈之乐,再不思习武应乱,结果叛军袭来,瞬间便土崩瓦解了。”

    齐瀚觉得这日说话过于大胆,遂起身躬立道:“臣仅是思虑前事而已,万万不敢责怪陛下。”

    李隆基令其坐下,说道:“你叙话前说过,今日若说错了话儿,不许我加罪。你刚才说的皆为至言,并未妄言啊。嗯,齐卿,我致力于国殷民富,然民富之后就忘了战乱之事,那些募来的兵丁毫无战斗力,往往遇敌即溃,实在不堪啊。”

    “陛下,安禄山之所以叛乱,缘于陛下给予他的权力太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初张说废除府兵制,李林甫继而全面实行募兵制,其实埋藏了安贼起乱的祸根;此后陛下大力任用番将,使边将势力日重,京师无制约之力,遂有此乱。府兵制虽笨拙,毕竟天下兵事集于朝廷之手,边将不敢有异心;如今天下皆行募兵之举,中原少有战事,就不堪为安贼对手了。”

    李隆基听到此处,身子后躺仰望空中,双目直视月轮,似入定了一般,许久不再答话。齐瀚先是等待,继而怯怯地问道:“陛下,莫非臣又说错话儿了吗?”

    李隆基长叹一声道:“你没有说错话儿。你的这番话又让我想起了九龄。唉,只悔当初未听九龄之言,使安贼终酿今日之乱啊!”

    安禄山当初恃勇轻进招致大败,被张守珪解送京城,按例当斩。李隆基却觉得安禄山骁勇善战,可将之免职再回前线,容其戴罪立功。张九龄是时任中书令,数劝李隆基道:“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斩之,以绝后患。”李隆基坚决不许,安禄山因而保命。

    其实张九龄当时不能预测到安禄山后来果然谋反,仅以安禄山的面相猜测而已,不料一语成谶!

    李隆基起身时已是满脸泪痕,其啜泣着说道:“悔不用九龄之言啊!齐卿,两京终有克定之日,待返京之后,你代我前去韶郡曲江祭奠九龄,并持币恤其家人。”

    齐瀚连声答应。

    李隆基此时悔恨不已,忽然放声大哭道:“齐卿啊,今日我们共叙往事,让我深悔己过啊!我此前自诩开元之治不让贞观之治,咳,太宗皇帝慎始慎终,我如何能及呢?”

    齐瀚看到李隆基悔及往事,顿时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劝慰才好。

    李隆基又悲声道:“我也不如则天皇后啊!则天皇后逝后,尚能为我留下治世能臣姚崇、宋璟、张说等。如今亨儿继位,我为他留下能臣了吗?”

    齐瀚劝道:“如今圣上身边,文有韦见素、房琯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