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唐玄宗 >  第143章

第143章(3/6)


    李隆基看到安禄山如此恭顺,心中更喜,说道:“不过一处宅子,又值什么?安卿此前入京无栖身之处,倒是朕失于计较了。嗯,朕此前曾经与陈卿商议一回,安卿有军机征战之能,若偏居一隅有些亏待,你此次就不用回范阳了,朕授你为兵部尚书如何?”

    安禄山闻言大惊,他在东北境经营多年,若一旦离之,岂不是前功尽付流水?若今后入京为兵部尚书,名声好听,然对信奉实力为上的安禄山殊无新意。他见机甚快,瞬息间心中已有计较,遂“扑通”一声跪伏在李隆基面前,叩首道:“陛下待臣皇恩浩荡,臣虽肝脑涂地不能报答万一。臣刚才说过,臣之所以能替陛下办一点小事,无非北门走狗而已。臣愿意永远替陛下看守北门,无能无才领兵部尚书之职。”

    安禄山不愿就职兵部尚书,颇出李隆基和陈希烈意料之外,李隆基心中大起感慨,伸手搀起安禄山,叹道:“唉,莫非上天降卿来佐朕吗?多少人皆盼入朝为官,哪儿有人如卿这样安心在边鄙之地戍边呢?起来吧,安卿,你不愿入京,朕就依了你。”

    安禄山起身道:“陛下心系兵部,臣愿举一人。户部侍郎吉温能识军机,可堪入兵部为任。”

    李隆基不以为然:“吉温?他未曾经历军事,又如何有军机之能了?既然安卿不愿入职,此职就还由陈卿兼知吧。”

    “臣举吉温,不欲其任兵部尚书,将其调任兵部侍郎即可。”安禄山继续为吉温坚请。

    李隆基对此毫无兴趣,就含糊地答应一声,不作理会。安禄山察言观色,看到皇帝如此,也就知趣而返,又说到另一个话题:“陛下,河东与范阳两镇结合处的长城已然连起,其对防御外寇有些作用,然此段长城分辖两镇,若有外敌入侵,因所辖不一,易生掣肘之力。”

    “哦,莫非安卿想将此段长城统辖吗?然再往西去,终有结合处呀。”

    “陛下,河东镇与范阳镇相连,皆向北防御,微臣以为,此二镇由一个人兼知即可,如此可以协防。陈左相现兼知河东节度使,就将范阳镇也划归陈左相,臣专力主持平卢镇即可。陛下,臣还有一请,东北境所赖粮草皆需户部支应,那里离京中遥远,与朝中来往公文颇费时日,且易误战机。微臣以为,可使河北诸道上缴租赋直接划归平卢,如此就少了许多周折。”

    安禄山又在这里行以退为进之计了,他现在连战皆捷,李隆基岂容他退出范阳节度使之职?且陈希烈遥制河东节度使,无非一个空名罢了,边境之中最重一刀一枪的真功夫,李隆基绝对不会使两镇节度使空悬,那么他势必倾向于安禄山兼知。

    李隆基果然笑问陈希烈道:“陈卿,安卿荐你为两镇节度使,如何?”

    陈希烈躬身道:“陛下,军机大事,不可疏忽。臣居京城之中,难知边疆形势,如今身兼河东节度使已然战战兢兢,深恐有闪失,且臣未有边功,难识军机,如何敢再兼一职呢?陛下,臣今日想将河东节度使之职也一并辞了。”

    李隆基沉吟道:“嗯,陈卿说得有理,这空头的节度使,还是不挂也罢。杨国忠此前兼知剑南节度使,也是觉得对边事不利,遂荐鲜于仲通前去署理。也罢,安卿呀,这河东节度使一职,就由你兼知吧。另你所说的粮草一事,此前周折颇多,就准你所奏吧。今后河北道、河东道的采访处置使就由你兼知,边关所需粮草由此两道为主筹措,不敷之处再表奏户部给付。”

    安禄山闻言大喜,本想再推辞一番,又想到自己在皇帝面前皆为淳朴憨态,若虚意推辞弄不好会露出痕迹,遂再伏地叩拜,说道:“臣谢陛下洪恩。臣今后执掌此三镇,管教外敌不敢侵入一步,以保陛下无忧。”

    李隆基现在对安禄山既信任又倚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