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4/6)
后再定。”李林甫主持此案,闻言自愧说道:“陛下,臣主理此案,许是偏信了董延光的言语,由是失措,请陛下责罚。”
李隆基瞧了李林甫一眼,心中忆起高力士此前说过的话,暗思自己果真对李林甫过于信任了吗?天下之事皆委其手,是白是黑皆凭其言说。其心中就晃过一丝疑问:看来李林甫为相十余年了,许是在朝中一手遮天,除了高力士能对自己说些真话以外,难闻其他人的异音。他心中这样想,口中犹平淡地说道:“李卿不必自责,你虽主持此案,并非亲自审理,就是有失措之处,亦属正常。我们可以复核予以纠正嘛。”
“唉,吉温他们审理之时,仅信董延光奏书所言,并未到实地核查。臣定以此失为例,嘱他们今后凡事仔细,务必详审案件实情。”皇帝既然宽怀为要,李林甫也就乐得就坡下驴。
李隆基抬眼问道:“李卿,杜有邻之案审得如何了?”
“臣今日正想向陛下详奏此案。陛下,此案已审结,案情已清,若继续向下追索,需禀得陛下圣意。”
“嗯,此案若何?”
“柳勣首告杜有邻,一是杜有邻妄称图谶,妄言交构东宫,并指斥陛下;二是杜有邻自恃良娣之父,专爱交结外官,如北海郡太守李邕等人,皆与其交厚。经过审理,旁证甚多,杜有邻等人也供认不讳。”
“哦,这个柳勣为杜有邻女婿,他们翁婿有何怨仇?竟然对簿公堂!其中是否有幽微之处,譬如柳勣是否受人指使呢?须核查清楚。”
“禀陛下,他们翁婿此前见面就吵嘴,乃至动手,可见积怨甚深。柳勣既探知杜有邻逆谋,首告后又说出了证人、证据,则杜有邻谋逆实翔实无比。”
“看来吉温他们审案粗糙,须另有人再加核实。”
“禀陛下,事情有些不巧,那柳勣在审理过程中,忽患暴病不治,竟然死去。”
李隆基心中又是一惊,沉默片刻后方缓缓说道:“哦,如此一来,倒是死无对证了。”
“禀陛下,柳勣虽死,其伏辩还算妥当,杜有邻难逃其罪。”
李隆基最恨别人行图谶之事,历年诏制之中诫约官员不得交结方术之士,杜有邻却明知故犯,须容不得他。案件审理清楚,就可结案了,李隆基恨恨地说道:“这杜有邻实在可恶,就嘱吉温他们,将其当庭杖杀。李卿,太子得知良娣之父牵入此案,已向朕禀知逐出杜良娣,此案就到此为止。”
李林甫向来见机转篷最快,这日却难知皇帝真实心思,就行出昏头之举,他穷追不舍地说道:“陛下,杜有邻自诉,他确实与太子密谋多次。太子贵体,吉温他们不敢前去询问。为使此案稳妥,微臣以为,陛下最好向太子问话一番。”
李隆基听闻此言,心头顿时火起,斥道:“吾儿居深宫,安得与外人通谋?一些人打着太子的旗号,行祸乱之举,许是有的,然妄图攀诬到太子身上,即为虚妄。李卿向来睿智端庄,如何能信这些鬼话?”
李林甫看到皇帝声色俱厉,方知自己办了昏头之事。看来自己言说大臣、边将等人有谋逆之举,皇帝还是默许的;若直指太子有异心,皇帝决计不答应。他急忙跪倒在地,叩首道:“微臣狂悖,未曾详审即出言无状,乞陛下责罚。”
李隆基从杜有邻的案子再想起王忠嗣之案,二案绝无干系,然最终皆指向太子。他的心间就晃过一个疑问:如此指向相同,难道仅仅是巧合吗?若非巧合,其背后定有更大的图谋!他寻思至此,也不想再为此事枉费思虑,就厉声说道:“起来吧。你告诉有司,今后若有案情与太子相连,须事先向朕禀明,不得妄自审理。”
李林甫顿首答应。李林甫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