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大亨是怎么炼成的 >  第123章

第123章(2/8)

正如你说的,无论结果如何,我始终是你义父!”

    叶皓东:“你我心中的目标是一致的,但选择的道路却不相同,我也想劝您一句,在您这一任上想搞政体改革基本没戏,党的地位已经被上升到国家和民族之上,您自己就是这个利益集团的首脑,难不成要学太祖再革命一次?您还没这个威望,真这么搞一下,粉身碎骨身败名裂都是您的便宜,国家也禁不起这样的动荡……”谢润泽挂断了电话。叶皓东自言自语:“靠,冒傻气了,当帝王的跟你谈感情的时候,千万记得别傻了吧唧的畅所欲言,人那叫示恩,你就跪下领赏就结了。”

    第二七六章 国家行动,卫国之战

    打赢印度,收复藏南,党和政府的声望一时达到顶点。谢润泽威信大增,他开始思索进行一些经济和体制双方面的改革实验。他很清楚,在这信息爆棚的年代里,各种负面消息传播速度已不是党的一个‘河蟹法宝’能彻底堵住的。官员腐败和为富不仁的问题日渐突出,又有亡我之心不死之辈在国内极尽挑拨之能,甚至有他国间谍上蹿下跳,鼓惑民智大开越来越愚不住的老百姓。国内乱起来的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叶皓东散财的本领天下无双,国家在政策上也着意打压信义堂主营的几个项目,设置更严格的门槛,制定更严密的监督审查制度,千方百计无所不用其极,却仍无法阻止信义堂这头巨兽快速成长的速度。反而因为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的打击了这些行业里,过去不合法也不合理的潜规则现象。最终受益的却是老百姓。而信义堂则因为产业规模过于庞大,互补性太强,不仅顽强的挺过了这几道坎,甚至还趁机实现了高速的扩张,收购到许多扛不住的商人手中的优质资产。

    信义堂的变化尽在谢润泽眼底,但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已经暂时顾不上信义堂的扩张。他默许信义堂这样发展下去的另一个原因却是,信义堂内部分裂的苗头已日渐明显。主要矛盾就来自公信社和公义社这两大组织。谢润泽甚至为此存了静观其变的心思。

    这两年公义社和公信社的规模越来越大,独立性也越来越强,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十年以后,这就是两个信义堂。叶皓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公元二零一六年,叶大官人的御用笔杆子,素有华夏民主斗士之称的著名学者林文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在国家大报上发表了题为《华夏国情咨文报告》的署名文章。这是一篇未发表之前,就已经被叶大官人送诸谢润泽等几名中央首脑案头审议过的文章。经过半年多的激烈研讨,终于得以被批准发表。

    乔家事件结束之后,林文舟在叶皓东的支持下,领导北大一群热血青年,历时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在全国范围内做调研,总结得出的结论。极具科学性和现实意义。这期间如没有信义堂强悍的暴力机构保驾护航,林文舟这一行人恐怕一个也活不下来。尽管有叶大官人保驾,但仍有几名青年大学生被某些地方官员迫害致死。可以说这篇两万多字的文章就是用青年的热血书就的。

    文中系统的阐明了当前华夏的国情,民情,官情,制度缺陷,直言当前的管理型政府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林文舟在文中直言建议政府应该在政府行为,行政开支,管理层结构,人大代表选举,监督机制透明化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彻底的进行改革。

    文章一经发表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的声音,打倒的声音此起彼伏。身处北大教书的林文舟却对此置若罔闻。两个月以前,他就已经在谢润泽和李援朝共同授意下,开始草拟西南特别行政区域,政府行为规定法案,行政开支审核法案,政府机构调整法案等十余项新法案。谢润泽决心在山城进行政体改革试点。力争找出解决国内党政民政矛盾的方法。

    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