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8)(3/4)
不气了,噘着嘴要了一个亲亲,等徐瑨好生补偿他之后,这才重新笑逐颜开,催着车夫改道去忠远伯府。借银的事情比较着急,祁垣先让人把陈伯请来商量了一番。谁想正好跟老管家想到了一块,老管家已经联系到了扬州会馆的两位管事,那俩人都愿为齐府做保,如今有了国公府帮忙,这下更不成问题了。
如此一来,还可以多借一点。陈伯虽没有明说,祁垣却一想便明白了,交银一事事关重大,他们在京城又人生地不熟,少不得在官家和东宫各处多方打点,处处都要用钱。老管家考虑的周到,祁垣放了心,让他放心去操办此时,又拨了一个会武艺的小厮随身跟着陈伯。
那边人走了,他才回屋,把扬州寄来的两本书给徐瑨。
我就看这个估算的你的行程。祁垣献宝似的把书摊开给徐瑨看,又问他,这次办差顺利吗?
办差还算顺利,但山东情势严重,流民四逃,再不赈灾就要出事了了。徐瑨叹了口气,把书翻开看了看,我今天也上了奏折,有太子筹款,赈灾一事应该很快会有着落这书不错。
他看到《水陆行程》时便已经十分意外了,再看那本朝舆图,更是大吃一惊。舆图上连布政使司和兵马司的位置都标注的十分精准,山川河流都用不同的颜料区别开,比自己之前看过的地图不知道详尽多少。
这扬州的伯修公子是何来历?竟然对本朝舆图如此清楚?
祁垣看他爱不释手地翻来翻去的看,忙道:你喜欢的话拿走就好,我又用不到。你们办案是不是要用这些?
徐瑨点头:大理寺也有地图,只是没有这个详尽。这水陆行程更是第一次见,这都是他写的?
祁垣嗯了一声:他说幼时见过,默下来给我,以备不时之需。
不时之需,你想要去徐瑨一怔,忽然想到了什么:当初你错坐了驸马的车子,就要去扬州吧。
祁垣嘿嘿一笑。
徐瑨:这位伯修公子的才能的确出人意料,单是这笔端雅正宜的台阁体小字,在国子监中便算得上翘楚了。任彦师从逸禅先生,最得丹青书法之妙,然而跟这位伯修公子相比,竟还差了点意思。
如果当时罗仪没阴差阳错的把祁垣留下,这俩人朝夕相处会只是兄弟?
他心里吃味,但也知道这样不好,只得暗暗压住,不表露分毫。
偏偏祁垣对此浑然不觉,在一旁道:等陈伯那边办妥,我得快点给他写回信了,免得他挂念。
徐瑨看他一眼,垂着眼哦了一声,眼眸微转:他还给你寄了土物?
祁垣道:对啊!我都留着还没动呢!
那我们也应送些回礼才是。徐瑨将那书合上,含笑道,你只管写信便可,置办回礼的事情交给我。至于那扬州知府我去查下他的来历,到时候也修书一封,你随信寄回,他或许能忌惮一些。
祁垣喜出望外,他只急着周旋银子,却忘了忠远伯府虽失势了,但徐瑨家可是个个掌着实权。
所以自己也算有了靠山,能以势压人了?
徐瑨果然说到做到,之后几日,陈伯将借到的银子送去东宫,徐瑨也查到了那扬州知府的来历,竟是阮阁老的一位门生。徐瑨当即抓了阮鸿写信给扬州知府,信中大赞齐府这次捐银义举,说齐家尚义,勘为表率,话里话外暗示齐府这次举动深得帝心。
扬州知府收到信后果然大为惊骇,虽然想不明白小小齐家何时搭上了阁老的关系,但阮阁老既是他的座师,又是朝中重臣,这时候哪里不巴结的道理。
十月,太子筹到灾银之后,扬州知府请旨旌表义民的折子也送入了京城。